2016年,
比特幣價格從年初的約2800元上漲至超過6800元,漲幅超100%,達到三年來的新高,總市值也達到150億美元。
隨著比特幣價格的猛增,關注度增高,用戶數和交易量的增大,網絡擁堵的問題凸顯出來,現有的1M大小的區塊確實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擴容箭在弦上。
這一年,關于擴容方案有達成共識,但臺上的共識終被撕碎,最終導致無可挽回的分裂。
2016年2月,在
香港的數碼港,中國“礦業”與Bitcoin Core達成共識。將在4月份發布隔離見證,7月份將硬分叉代碼開發完畢,如果能夠得到社區的廣泛支持則進行硬分叉。
萊比特礦池的江卓爾表示:“Bitcoin Core將硬分叉到2MB納入Core的框架之中,作為交換,中國礦工也同意只運行Core,這是本次共識的最大成果。”
香港共識等于是在 Core 和 Classic 之間做出的折中之舉,旨在避免大家都懼怕的 Bitcoin Classic 75%硬分叉的出現。
然而,費心盡力的談判與達成的共識,以Bitcoin Core的拒不履行告終。
劉昌用稱:“Core團隊本意上就不想擴容,以吳忌寒為代表的大礦工這才真正發現,擴容在Core的主導下是不可能進行的。”
2016年10月,一個名為Via
btc的新礦池出現,他們部署了Bitcoin Unlimited,呼吁使用 Bitcoin Unlimited 來擴容。此時的Bitcoin Classic因為領導者Gavin Andresen支持假中本聰弄得聲名狼藉,最終失去社區的信任。
Bitcoin Unlimited的出現為比特幣的分叉或者分裂埋下了伏筆。
2017年5月23日。當時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的50多家知名的
區塊鏈企業齊聚紐約參加共識大會,并簽署了“紐約共識”,達成了Segwit2x 方案。據悉這場大會的參會者掌握共計83%的算力,這其中包括比特大陸以及ViaBTC。
但是,紐約共識如同香港共識一樣,臺上的共識最終被臺下的分裂打敗。
2017年7月17日, ViaBTC宣布分叉比特幣,并將新生成的幣種命名為Bitcoin Cash(簡稱BCC,后更名為BCH)。與此同時ViaBTC在BCC礦池、云挖礦合約以及交易所兌換等方面進行了全面部署。
2017年8月1號,BCH區塊鏈成功與主鏈分離,爭議已久的分叉塵埃落定。
“沒有隔離見證(Segwit),擴容到了8MB,ViaBTC 完全背棄了紐約共識。”有業內人士這樣表示。
但在劉昌用看來,雖然很多人同意了Segwit2x 方案,但紐約共識本身就是一次貌合神離的妥協會議,“不管怎么著,先擴到2M吧,這是當時很多人的心態”。
“吳忌寒一派希望通過妥協來爭取盡快擴容,而根本沒打算擴容的一派也簽署了協議,因為他們想推行Segwit,至于是否升級到2M他們并不在乎。”劉昌用稱。
江卓爾則認為BCH本質上是社區不能達成一致的結果。
“一個去中心化的社區,既然不存在像ETH V神這樣可以決定方向的中心,那一旦出現像Core這樣,不愿做任何妥協的一方,那么分裂就是必然的事情。”
但在LBTC創始人點付大頭以及BTG創始人廖翔等人看來,分裂BTC產生BCH完全是吳忌寒和比特大陸維護自身礦霸利益的結果。
“關于擴容,確實存在分歧,但既然紐約共識已經達成,大家按照紐約共識來就行了,你吳忌寒為什么又要違背紐約共識分叉BTC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