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
區塊鏈、
人工智能等技術加速創新發展的當下,信息科技將如何助推司法模式轉型升級?如何實現科技和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全域數字法院改革、智慧法院建設發展、數字治理與網絡文明……一系列新課題將會對司法體制、機制、規則帶來哪些影響?
近日,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網絡法治建設
論壇在
天津舉行。作為2022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分論壇之一,網絡法治建設論壇圍繞網絡法治前沿理論和實踐熱點問題開展深入研討。
科技與法治走向深度融合
在信息技術引領下,科技與法治走向深度融合。全國法院100%應用“人民法院在線服務”小程序和手機“掌上立案”,截至今年7月,提供跨域立案服務15.4萬件,涉及當事人遍布海內外30個國家和地區;全國法院去年在線調解糾紛超過1000萬件,“人民法院司法區塊鏈統一平臺”累計存證24億余條;截至去年年底,網絡司法拍賣成交額超1.8萬億元,為當事人節省傭金567億元……
清華大學科研院院長、互聯網司法研究院院長劉奕群表示,人民法院依托人工智能技術,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智慧法院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效。
近年來,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互聯網司法和智慧法院建設,推動技術創新、規則確立、網絡治理向前邁進——
杭州、
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相繼建成,在線訴訟、在線調解、在線運行“三大規則”陸續出臺,互聯網司法完成了由實踐探索到規則體系的構建。
人臉識別應用、網絡消費、信息網絡侵權等司法解釋發布,“暗刷流量案”“小豬佩奇著作權案”等一批具有規則意義的涉數字經濟案件得到公正高效審理,裁判規則更加明確。
信息化與審判執行工作、訴訟服務、審判管理深度融合,形成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能服務的智慧法院信息系統。
“最近一段時間,清華大學互聯網司法研究院針對幾家互聯網法院和
濟南、聊城等基層法院開展了調研,每到一地,都體會到智慧法院建設給人民群眾帶來的獲得感。”劉奕群說,“這讓我們每一位參與到司法人工智能研究的中國學者都為之自豪,也是我們在國際同行面前展示學術成果最大的底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