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區塊鏈如何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賦能”:范圍廣、跨主體、提效率、降成本
區塊鏈技術能夠廣泛服務于支付清算、票據、保險等金融領域以及供應鏈管理、工業互聯網、產品溯源、能源、版權等實體經濟領域。幾乎所有行業都涉及交易,都需要誠信可靠的交易環境作為行業健康發展的前提支撐。區塊鏈通過數學原理而非第三方中介來創造信任,可以降低系統的維護成本。對于傳統金融機構而言,對賬、清算、審計等線上環節的運營與人力成本將得以降低;對于非金融行業,區塊鏈能夠減少價值鏈各環節的信息不對稱,從而提升協作效率、降低整體交易成本;對于個體而言,陌生雙方或多方能夠跨越物理距離的限制,在網絡上安全地傳遞價值,從而創造更多供給與需求。
與流行的觀點認為區塊鏈將沖擊現有的商業邏輯和環境不同,我們認為,區塊鏈技術目前更適合落地于價值鏈長、溝通環節復雜、節點間存在博弈行為的場景,將提升跨主體協作的效率、降低相應成本,是對傳統信息技術的升級、對現有商業環境的優化而非顛覆。傳統信息技術(例如OA、ERP系統)在目前企業內部的溝通協作中已經顯示出足夠便利與高效,區塊鏈在這些已經建立或者可以通過線下建立信任的場景中并沒有太大的應用必要。但是在跨企業、跨主體的場景中由于互信機制的缺失,目前仍然大量依賴人力物力進行溝通協作。例如當前不同機構間進行對賬,往往需要從各自的信息系統中導出數據后電郵發送甚至打印后蓋章郵寄,對方收到后再進行比對驗證。在這種跨主體協作的場景下,區塊鏈技術能夠通過保持各主體間賬本的安全、透明與一致,從而切實降低各參與方的信息不對稱。
下文將以跨境支付、國際航運物流等四個區塊鏈實際應用場景為例,來討論區塊鏈究竟如何為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賦能”。
1. 區塊鏈+跨境支付
區塊鏈的分布式架構和信任機制可以簡化金融機構電匯的流程,縮短3-5天的結算周期,同時降低SWIFT協議的高昂手續費。
SWIFT形式耗時長,手續費高
SWIFT主要為金融機構的結算提供金融交易的電文交換業務,提供規則統一的金融行業安全報文服務和接口服務。由于跨境金融機構間系統不相通,直接結算成本高昂,同時業務占比低以及對手方存在不確定性,很難構建直接合作關系。代理行的存在、協議的溝通以及交易信息的反復確認使得結算周期平均需要3-5天,其中通過SWIFT進行交易確認往往需要1-2天。
通過SWIFT支付成本高昂。支付成本包含銀行手續費、SWIFT通道費、交易延遲損失和準備金等。由于流程涉及眾多,中間參與方的手續費等居高不下,從收款方到付款方的單次交易需要25-35美金的交易費用,其中因交易時間過長造成的流動性損失占比達34%,資金運作成本占比達24%。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