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輪監管升級,一方面是源自挖礦等高耗能行業背離
低碳目標。另一方面則是伴隨資金流出洶涌的同時,虛擬貨幣被頻繁用于洗錢、詐騙、賭博等非法交易之中,其資金路徑隱秘性更強而難以監管。
記者注意到,溫信祥在前述
論壇上披露了今年上半年
河南偵破的一起利用虛擬貨幣轉移賭資的案件,該案涉案金額高達51億元。央行在現場調研時發現,轉移資金鏈路具有“錢幣分離”和“先錢后幣”特點——通過多個參與主體、多次資金流轉,設計了頗為復雜的資金鏈路。“其中,有團伙專門承擔類中央對手方(CCP)角色,對接賭博平臺與
幣圈群體;有犯罪團伙與幣圈提供人民幣與虛擬貨幣的錢幣對付機制,并在內部形成‘大戶—散戶’的雙層結構。虛擬貨幣的錢幣對付機制、交易信任機制、幣圈雙層結構等特點。”溫信祥表示。
雖然上述案件尚未被相關部門詳細公開,但通過“跑分”形式轉移賭資或實施詐騙的套路卻并不陌生。而借助虛擬貨幣通道,資金的轉移更加復雜且高速。派盾科技在對一起利用虛擬貨幣詐騙的“殺豬盤”案件進行技術分析時發現,在誘騙被害人將虛擬貨幣充值到虛假平臺或地址后,資金從歸集地址進入詐騙分子錢包后隨即產生了多次轉移和混淆,詐騙平臺的充幣地址和243個交易所地址產生了交互,受害人的虛擬貨幣迅速通過洗錢團伙處理或者流入境外去中心化交易所。
派盾科技方面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虛擬貨幣非法交易的結構日益復雜,特點是拉長整個交易的鏈條進而提高整個洗錢環節的復雜性。這類案件的偵查取證難點在于:一是犯罪團伙利用多個虛假身份開設交易所賬戶,使KYC認證信息失效,難以鎖定真實嫌疑人;二是通過比較復雜的拆分、轉移、歸置,將一些主觀上沒有洗錢意圖的用戶和OTC(場外交易)卷入網絡;三是中間的核心環節往往由境外的犯罪控制,為閉環整個非法交易的鏈條制造困難。
一位虛擬貨幣交易所從業人士透露:特別是有時候資產流入某個新開地址,而這個地址幾乎沒有過交易數據,極難判斷賬戶性質或持有者,而洗錢的步驟是以毫秒級的速度運行,響應、追查起來非常艱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