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新春伊始,萬象更新。銀行業保險業將呈現出怎樣的發展態勢,這是業內外廣泛關注的話題。為此,《中國銀行保險報》專門開設“新春第一訪”欄目,邀請知名銀行家、保險家等業內人士暢談對于行業轉型發展的最新思考。本次采訪對象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竇榮興。敬請閱讀。
全國政協委員,中原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竇榮興
銀行數字化轉型絕非一日之功
目前,不少中小銀行都在積極推動數字化轉型,中原銀行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進展。您認為,中小銀行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竇榮興:充分理解數字化的內涵,是數字化轉型的前提。許多銀行把數字化簡單定義為線上化,而線上化實際僅是數字化轉型中一個組成部分。從信息技術發展歷史來看,其實已從線上化演進為移動化。渠道、業務、產品的“線上化+移動化”是數字化的首要基礎。其次是智能化,傳統的線下物理網點的智能化改造,不能只是用機器替代人,而是更應該著眼于平臺智能化轉型,嫁接生活場景和社交產品,利用高頻的生活場景、社交場景賦能傳統物理網點轉型升級,有效引流獲取客戶。數字化轉型是對銀行系統性的重新定義,包括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業務模式、IT系統、人員能力等的變革。銀行轉型后,數字化將驅動業務發展、提供經營管理的抓手、創新商業模式,進而帶動銀行業務的內生增長。
數字化轉型任重道遠,需要保持戰略定力,并在長遠目標和日常業務發展近期目標之間做好平衡。數字化轉型作為一項長期系統性工程,涉及組織、人員、機制、時間與資源的投入等,因此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要始終確保高管層對轉型的堅定支持。此外,數字化轉型最好的成效是取得業務速贏,但轉型也需要做好應對未來挑戰的長期戰略安排,兩者如何把握平衡,需要在轉型推動中逐步去探索解決并達成共識。
需要注意的是,數據治理作為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是重點亦是難點,更是一項長期性工作。數據已成為當前生產發展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數字化轉型離不開數據的支撐。商業銀行需要加快推進數據治理工作,做好內外部數據的采集整合、清洗加工、數據埋點、數據存儲和數據日常管理等工作,提升數據的質和量,而這就需要長期投入,久久為功。
與此同時,還要高度重視數字化人才的培養與引入。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能夠將數據分析與銀行業務有效結合的復合型人才。為此,商業銀行要調整人才發展戰略,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建立敏捷型人才能力模型,打造了解業務、熟悉IT模式、掌握數據分析應用技術的T型人才團隊。此外需要突破地域、品牌等條件的限制,廣泛吸引“
金融+IT”復合型的高端技術人才加入,做好科技人才梯隊的儲備。
據您觀察,數字化手段的應用究竟會為銀行業經營發展帶來怎樣的改變?
竇榮興: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根本目的是通過借助數字化工具、大數據分析等,實現對客戶需求更好更快地認知,增強銀行的KYC能力(充分了解客戶的能力),快速響應客戶需求,提升客戶粘性,從而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風控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提升金融專業服務能力,有效拓寬商業銀行的盈利邊界。銀行轉型后,數字化將成為驅動業務發展、提升經營管理質效以及創新商業模式的有力抓手,進而帶動銀行業務的內生增長。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