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策略顯然不在意被視為“半個”
比特幣ETF基金。它在最近的年度報告中指出,業務運營中有兩種戰略:一種策略是發展企業分析軟件業務,另一種策略是獲取并持有比特幣。
當微策略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短期投資超過當前的營運資金需求時,它將奉行收購比特幣的業務戰略,并可能會不時根據市場情況,通過發行債務或股票,以所得款項來購買比特幣。
微策略相信它的比特幣策略是對它的分析軟件和服務業務的補充,與比特幣及支持比特幣網絡相關的活動可以提高微策略品牌的知名度,并可以為公司提供招攬新客戶的機會產品。
微策略也正在探索將比特幣相關技術(例如
區塊鏈分析)應用于軟件產品的機會。由此看來,盡管美國企業購買比特幣的初衷可能是更好地管理資產負債表,防止現金持續貶值,但比特幣的暴利可能驅動更多食髓知味的企業利用
加密貨幣投資來潤飾收益表。比特幣的價格在2月19日突破了5.5萬美元的水平,這意味著自1月以來特斯拉的賬面利潤約為9.3億美元,這比它在2020年整年的電動汽車利潤7.21億美元高出近30%。
但同時微策略在年度報告中也指出,它采取的激進比特幣策略使公司面臨與比特幣相關的各種風險,包括:比特幣價格的波動可能受到高度不確定的監管;歷史財務報表并未反映未來可能會遇到的與比特幣持有量有關的潛在收益波動;持有的比特幣可能會受到監管審查;持有的比特幣資產的集中度增加了比特幣收購策略固有的風險;持有的比特幣的流動性低于現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因此可能無法像現金和現金等價物那樣為微策略提供流動資金來源;如果微策略或第三方服務提供商遇到安全漏洞或網絡攻擊,或者丟失私鑰或遭到破壞,可能會丟失部分或全部比特幣。
我們應該問的是:如果比特幣的價格繼續朝著10萬美元邁進,美國政府將如何面對一個目前幾乎完全不受限的資產泡沫?《華盛頓郵報》在2月20日的社論中呼吁,美聯儲和美國
金融監管機構應正視,為了應對新冠疫情而推行的貨幣和財政政策,是否直接或間接助長了加密貨幣的資產泡沫風險?
如果美國監管單位有魄力出手,上市公司持有數字資產作為資產儲備的百分比是否會受到監管限制?美國目前有規定限制上市公司回購股票超過日均交易量的25%以上。如果美國監管單位實行類似法規,這意味著當比特幣價格持續上漲,造成資產儲備中的
數字貨幣突破法定限制,這將迫使公司出售比特幣,從而形成加密貨幣市場一種前所未有的賣出壓力。
從某種角度來說,微策略把當下的美國比作魏瑪時期的德國,成功地煽起了美國企業界和股市對于惡性通貨膨脹的集體焦慮,但這種接近歇斯底里的“羊群效應”,是否會鼓勵企業為了抬高股價而用資產負債表下注?由于缺乏監管,加密貨幣更容易變成市場操縱的對象。
全球監管機構應該擔心數字資產價格波動,將有向傳統資本市場溢出的潛在效應,帶來股市和其他資產市場的動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