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中國已通過多種方式在廣大發展中國家推進數字領域的國際發展合作,包括援建數字基礎設施、搭建數字貿易平臺、開展數字科研合作、推廣遠程教育等,這對提升發展中國家數字化綜合水平奠定了基礎。
在改善數字基礎設施方向,中國過去為亞非國家援建了大量通信、互聯網、電子政務、智能交通、衛星等方面的基礎設施,為受援助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新動能。中國援坦桑尼亞國家ICT寬帶骨干網項目使其全國電話資費降低58%,互聯網資費降低75%,偏遠農村地區也能享受到現代通信的便利性。
在創新數字貿易環境方向,中國通過搭建跨境
電商平臺,以及在清關、倉儲、物流、技術運用等方面提供便利和培訓等途徑,幫助中小企業和弱勢群體享受貿易數字化帶來的紅利。以阿里巴巴搭建的世界電子貿易平臺(簡稱eWTP)為例,它旨在利用互聯網力量,建立一個成本低、效率快、貨通全球的貿易樞紐。目前已有馬來西亞、泰國、盧旺達、埃塞俄比亞、比利時等國加入eWTP。疫情期間,位于馬來西亞的eWTP承擔了醫療物資倉儲、運輸、分發等重任,成為世界衛生組織指定的亞太地區重要的救援樞紐。eWTP對貧困國家特色農產品“走出去”也發揮了獨特作用。2020年天貓618活動期間,“馬來西亞榴蓮交易額同比增長超200%”“3000斤盧旺達咖啡豆在直播期間1秒售空,農民每包多賺4美元”等現象成為電商合作促進國際減貧的國際典范。這些豐富的實踐經驗為中國深化數字國際合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當前,中國參與數字國際合作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隨著國內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字治理能力與日俱增,中國應加快轉化數字發展經驗,為國際減貧注入新動力。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第一,因國施策,科學甄別示范性項目。精準識別受援國發展需求,選取減貧示范性強、發展潛力足的民生領域開展數字合作。特別是對
農業、醫療、教育等援助項目開展運營管理數字化改造,加強“軟硬”結合,提升鞏固援助效果。
第二,推進公私合作,積極引領領軍企業出海。充分發揮私人部門技術和管理優勢,特別是以疫情防控為契機,支持數字化領軍企業順勢出海,發揮數字在應對疫情沖擊、復工復產和恢復社會生活等方面的關鍵保障作用,為未來數字合作開辟“機會窗口”。
第三,開展能力建設,加快培育數字技術人才。依托中國援建的職業技術學校、農業示范中心以及人力資源開發合作項目、獎學金項目、數字企業培訓平臺等,積極為受援國傳授數字化管理運營新理念、新方法,推進“授人以漁”,增強當地“造血”功能。
第四,深化數字開放合作,合力推進國際減貧。深度參與全球數字發展合作,加強與聯合國、G20、金磚國家等多邊組織以及相關數字科研機構的對接對話,推廣中國數字技術、標準和服務,凝聚發展共識,合力推進全球減貧走深走實。
參考資料:
1.《世界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
3. 阿里巴巴集團新聞報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