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上述利益與權力格局的分析,可以對彈性擴容和結算網絡兩種競爭方案的性質做出評判,并推測其未來發展。
(一)彈性擴容方案的性質。彈性擴容方案的核心是把區塊大小參數從目前限定的1M改變為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動態彈性調整。看似激進主要在于:
改變該參數需要通過硬分叉實現,
動態調整的執行方式是礦工投票。
考慮到
比特幣的記賬決策原本就是礦工的本分,帳頁的大小由記賬者根據記賬需要競爭調整并無不妥,何況投票規則是由開發者制定的。而硬分叉只是系統升級的一種手段。從根本上講,彈性擴容僅僅是一次應急的技術升級,解決制約整個生態發展的瓶頸問題,并不產生新的利益沖突和權力重構,生態現有利益和權力沒有改變,澄清這一點,形成共識,硬分叉將沒有風險。
(二)彈性擴容方案的未來。彈性擴容跟包括Core、Unlimited等團隊設想的其他比特幣系統改進措施,如隔離見證、閃電網絡、瘦區塊等等,沒有內在矛盾。如果彈性擴容方案順利實施,每一項其他改進都可以獨立地考察可行性,判斷是否實施,并不會因彈性擴容而受阻。相反,彈性擴容的實現可以使其他改進免于考慮區塊容量的限制,從而有更大的選擇空間。簡單說,彈性擴容方案就是一個消除容量瓶頸的應急方案,讓人們原先設想的比特幣系統的未來不發生改變,具體前景后面將展開分析。
(三)結算網絡方案的性質。如果采用隔離見證,不改變1M區塊限制而暫時取得1.7倍交易容量增長,再等到閃電網絡開辟側鏈交易并成為主要支付通道,那么區塊1M限制將不再突破。由此,主鏈將成為閃電網絡節點或其他側鏈節點進行結算的通道。這實際上是改變了比特幣系統的性質,使其成為類似銀聯、SWIFT、ripple和R3的國際
金融結算系統。比特幣自2009年至今,一直是作為人人可參與的貨幣支付網絡存在和發展的,并且被證明是可行的。結算網絡方案近期以軟分叉隔離見證開始,看似十分穩妥,但其改變系統性質的目標十分大膽和激進。
(四)結算網絡方案的未來。理論上此路線有成功可能,主鏈成為全球最大的結算系統,全球用戶通過閃電網絡和其他側鏈來使用比特幣交易。但失敗的可能性也很大:
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實現的擴容都針對特定類型交易,不能滿足所有現有主鏈交易類型擴大的需求;
隔離見證擴容將很快被填滿,閃電網絡的成熟需要很長時間,緊迫的市場擴容需求在近期難以滿足;
當前交易用戶規模擴張是生態發展的關鍵因素,主鏈容量限制降低小額用戶交易體驗將嚴重阻礙生態規模的擴張;
閃電網絡不可能瞬間成熟,在小額用戶從主鏈被驅趕到閃電網絡的過程中,相當部分會轉移到其他交易系統,如法幣和競爭幣;
部分服務小額用戶的大額用戶也會跟隨小額用戶遷移至法幣或競爭幣;
支付系統的馬太效應將使閃電網絡和側鏈的少數節點形成壟斷優勢,主鏈將成為少數節點之間的結算通道;
少數節點寧可通過政治協商形成結算機制,從而將POW的巨額耗費(目前每天近1000萬元)轉化為企業利潤,這樣,礦工將消失;
現有國際金融巨頭不太可能采用比特幣結算網絡,他們更傾向于選擇用
區塊鏈技術改造現有結算網絡或建立新的區塊鏈網絡;
對小額用戶而言比特幣結算網絡和其他結算網絡都是后臺運作,主要看客戶端服務,沒有傳統金融巨頭支持、又失去了大量小額用戶的全新比特幣結算網絡幾乎沒有什么優勢,不太可能成功;
結算網絡轉型失敗的比特幣系統錯過了用戶擴張的最佳時期,很可能已經無法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
如此巨大的風險,只適合少部分人或競爭幣去嘗試,絕不值得比特幣社區押上全部賭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