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上述利益與權力格局,當前
比特幣生態的政治經濟結構具有以下突出特征:
(一)交易用戶和囤幣用戶是比特幣生存發展的基礎。盡管目前比特幣的交易用戶很少,但當前比特幣生態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被證明可行的貨幣支付功能,形成了對未來應用規模的樂觀預期,從而有了囤幣用戶。短期看,囤幣或投資用戶是生態主要群體,長期看交易用戶能否按照預期不斷增長是系統生存發展的基礎,而這也需要更多的囤幣投資用戶,因為他們總體也是交易的早期用戶和倡導者。
(二)礦工礦池是系統安全穩定的根本保障。目前,礦池的競爭十分激烈,礦池本身難以控制礦工去留,因此礦池總體上順應礦工利益和決策。礦工是現有比特幣生態的安全核心,因為
他們與整個生態利益幾乎完全相容:“主鏈長存,用戶擴張”就是他們利益的保障;
他們的決策機制簡單:挖還是不挖;
他們的競爭簡單、粗暴、慘烈:礦機性能落后就是絕對的失敗;
難以逃避決策責任:相比其他主體,礦機是幾乎沒有回收價值和替代用途的專用設備,完全的沉沒成本,面對決策礦工很難回避,只能盡最大可能理性決策。這些保證了礦工以最簡單直接的方式維護系統的安全,完全是利益驅使,與國籍、信仰、道德無關。
(三)應用企業是生態發展的推動者。應用企業是整個生態擴張的關鍵,因為:
企業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直接推動交易和囤幣用戶的擴大;
企業是比特幣各種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的主要來源;
企業的創新和業務多樣化為比特幣生態的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
企業謀求壟斷和企業間的充分競爭是比特幣生態持續創新和發展的基本動力。
(四)開發者的責任和權力超出其利益支撐。到目前為止,比特幣系統的技術開發主要是通過開源方式實現,如不考慮開發者兼具交易和囤幣用戶身份,那么開發者主要為了愛好、理想和自我價值的實現而付出時間、精力和才能。隨著比特幣系統和各方經濟模式逐漸成熟,拓荒式激情將會下降,生態的利益和權力博弈更加激烈,開發動力將越來越現實。開發者承擔的巨大責任、代碼決定權與其獲得的經濟利益極不相稱,難以保證決策足夠理性謹慎。
(五)應用企業和開發團隊競爭不足導致決策中心化。單個應用企業有追求壟斷的天性,在市場不夠大,競爭不充分的情況下,企業基于運營、技術、市場等先發優勢更容易形成壟斷。壟斷動機強烈的企業與經濟激勵不足的開發者相聯合是市場發展的自然傾向。開發者在應用企業的戰略規劃和經濟資助下更容易形成開發團隊,這將提高開發效率,并保持開發的連續性。但在市場競爭不足的情況下,極易形成決策的中心化,這是目前比特幣生態的主要的系統性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