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擴容及未來
比特幣的發展方向,上述四個方面的分歧交織起來產生多種路線,目前爭論激烈的兩種主要路線是結算網絡路線和彈性容量路線。
結算網絡路線:這是部分Core開發團隊成員主張的路線,核心是“軟分叉隔離見證+閃電網絡=結算網絡”,即:首先通過軟分叉實現隔離見證,改進比特幣系統性能,并為閃電網絡的實施提供技術基礎。不再進行主鏈擴容,容量擁塞減少小額交易用戶,提高主鏈稀缺性,迫使大量小額用戶遷移至閃電網絡或其他側鏈。主鏈逐漸成為閃電節點、側鏈或其他第三方支付的結算網絡。
彈性容量路線:立刻硬分叉實現彈性容量。常見的說法是“無限容量”,但“無限”會被人扭曲為消滅主鏈容量的稀缺性,建議采用“彈性容量”更準確。這個路線不完全反對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只是認為在當前硬分叉擴容十分緊急,應首先硬擴容。
兩種路線中涉及到三個關鍵技術:隔離見證、閃電網絡、彈性容量,三者的相對特征如下:
隔離見證略復雜、有風險,但短期長期都很重要:技術上需要對現有主鏈的交易格式進行修改,影響廣泛,技術工作難度略大;現實性上會提升整個網絡在交易傳輸、驗證、存儲等各方面的運行效率及拓展空間,無論短期長期都會有積極地影響。
閃電網絡難度大、但風險小,長期重要:閃電網絡是一種側鏈技術,能夠大幅減輕主鏈的交易負擔,拓展更多的支付模式,對比特幣的長期發展十分重要。實現閃電網絡的技術較為復雜,但由于是在側鏈上進行,幾乎不影響主鏈技術安全,所以風險小。
彈性擴容有風險,但技術簡單、需求緊迫。彈性擴容主要修改比特幣的固定區塊容量,使其能自動調整。從技術上看比隔離見證和閃電網絡更簡單,有風險在于它通過硬分叉實現,如果共識不足可能造成系統分裂。對滿足擴容的緊迫需求而言,硬分叉是最簡單、直接的途徑,彈性擴容也使得系統以后不再出現同樣的擴容問題。
綜合權衡技術復雜性、實施風險、緊迫性和系統改進作用,三個技術環節各有側重,重要性和可行性相當,簡單說:三個都重要,都應當實施。當前兩種路線分歧的關鍵在于Core作為一個整體不承諾進行主鏈擴容,有可能走向結算網絡路線,而彈性容量路線堅持必須盡快主鏈擴容,堅決反對結算網絡路線。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