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定義上,《征求意見稿》將
區塊鏈定義為是一種按照時間順序將數據區塊以鏈條的方式組合成特定數據結構,并通過密碼學等方式保證數據不可篡改和不可偽造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公開賬本。
而中國人民銀行7月10日發布的《
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則將區塊鏈定義為一種由多方共同維護,使用密碼學保證傳輸和訪問安全,能夠實現數據一致存儲、防篡改、防抵賴的技術體系。
兩份文件均未提及“通證”,且后者并未提到“去中心化”。
歐科云鏈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煉炫此前向澎湃新聞記者表示,從技術角度上看,“去中心化”和“通證”的概念僅存在于公有鏈中,對于
聯盟鏈和私有鏈而言,是沒有所謂的“去中心化”和“通證”特征。《區塊鏈技術金融應用評估規則》是對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評估規范性文件,是涵蓋包括聯盟鏈的,因此在定義區塊鏈時,必定不會提及“去中心化”和“通證”,并不意味著政府部門對公有鏈技術的否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