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有沒有合理的估值模型?
BMAN:對于
區塊鏈投資或者買幣,在所謂的古典投資人里面,每個基金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投資模型,或者是一個估值的模型,我想問包括
比特幣在內的
數字貨幣到底有沒有估值模型?
Dovey Wan:其實這個是有的,最合理的估值模型,也可以用費雪交換方程式來大致估算。交換方程是MV=PQ,M:貨幣流量,V:貨幣流速,P:商品價格,Q:商品數量。或者我們可以假設一個區塊鏈體系內能產生的服務或者商品總量類似于計算GDP,GDP代表國民生產總值,就是一個時期內一個國家產生最終的產品或者服輸出的市場價值綜合。這個數字除以錢的流動的速度(velosity of money),就是大致這個
加密貨幣的估值。不過現在有若干個關于估值的問題,譬如對于于比特幣來說,大家是把它當成一個價值儲存,因為對它有一個預期,不會拿比特幣做流通行為,就放在那不用,這個對于比特幣本身估值實施比較困難。還有就是現在有很多交易所之間的套利行為,這個行為不是用來換服務或者商品所以人為增加了貨幣的流速,也是不應該被計算在模型里面。類似GDP也不會計算外匯一樣。如果類似BNB,相對好估值,因為BNB產生的經濟價值是
幣安所有收入的總和,BNB可以當做手續費,每個月還可以回購,BNB這一類是比較好估值的,還有另外一類比如說積分體系,因為積分是換取某種服務或者商品,我們也可以計算,你的經濟體系內,可能會被積分換取的商品服務對應多少價值,它對應的價值總和。現在估值一個比較大的挑戰是幣的屬性是多元化的,可能代表了分紅利息,可能會代表投票權,代表各種各樣不同的權益,因為它是跟原來不一樣的。如果我是一個股權公司,發幣了,這個幣應該算是資產還是負債也值得討論,因為幣是可以套現的,但是它對應某一種需要未來兌現的服務或者商品,所以它既是資產又是負債。很多經典經濟學和會計學的模型在區塊鏈體系內可能都要進行二次創新。
DoveyWan:我有問題,BMAN一戰成名是在自己公司被
百度收購之后,把自己所有的現金換成了比特幣,我們有一句話是,不管你什么時候上車,重要的是永不下車,我想知道你現在有沒有下車,為什么當時選擇了all in上車?
BMAN:不下車,2013年跟2017年很像,大牛市,很瘋狂,所以從2013到2014年的時候,從八千到八百,我是親歷者,2017到2018年感覺是2014年的重演,為什么被百度收購以后把所有的錢都allin,是因為類似于2013年場景重現了,歷史不會重演。我能看到的是幣的很多量和價格都重演到2013年的場景, 因為這個行業它的周期是很有意思的,我認為是跟比特幣的周期也相關,為什么會有2016年年底到2017年大的牛市,是因為比特幣在2016年年底減半了,為什么有2013年到八千的牛市,是因為2012年減半了,大家如果猜下一個牛市,我會猜2020年,因為會減半。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