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可以將來自托管銀行層的系統性風險降至最低。
首先,社區可以阻止用戶大規模采用借據。這就需要建立一套說辭,使新用戶仍然可以投資
比特幣,但不能以銀行在去信任層上占優勢的方式使用它。
可以說,這種情況過去幾年間已經發生,這表明比特幣社區本能地認識到,如果太多人以錯誤的方式使用比特幣,那比特幣對每個用戶帶來的保障都會降低。
其次,我們需要繼續創新,將比特幣的去信任容量擴展至更多用戶。具體來說,我們需要開創新的方式讓多個用戶共享單個未消費的交易輸出(UTXO),這樣他們便也可以將利益捆綁在一起,并在有托管銀行的
區塊鏈鏈上市場生存。
比特幣領域中有一個隱含的假設,即用戶會為使用基礎層或其去信任的擴展層(如閃電網絡)而支付更多費用。實際上,比特幣的競爭對手不止法定貨幣或者甚至其他
加密貨幣,也包括比特幣托管銀行。
我仍然堅信比特幣的“小區塊”模式會持續下去,但本文的分析表明,保持較低的驗證成本未必像通常認為的那樣有效。即便你的驗證成本不高,也可能因為高昂的交易手續費、過多的結算次數或其他成本因素而被逼至托管層。
比特幣領域的許多人認為,發展太快會有大的風險,而發展太慢則幾乎毫無風險。如果比特幣能以自身的節奏成長,情況當是如此,但它不能。我們必須確保能以去信任的容量來滿足市場上的足夠需求,否則就要面臨托管銀行系統永遠拖累基礎層的風險。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