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錢的行情逝去后,部分“量化基金”成為笑話、項目也過了講故事的階段。用戶與韭菜的缺失讓業內開始絞盡腦汁拉新促活。
第一個出招的,又是
幣安,祭出一記 IEO(首次交易所發行,類似股票打新),吸引而來的搶奪者眾。
由于 IEO 的價格往往比私募價格還低,相當于抽中即賺到,每次抽簽往往數分鐘甚至數秒售罄,上線暴漲數十倍。
百倍幣今已難尋,為了搶到這般收益,投資者們在網吧包夜,雇傭學生來幫自己搶份額;幣安的 KYC(投資者資格審查)在前,一條專門幫韭菜通過 KYC 的產業“應運而生”。
其他交易所迅速跟進,韭菜也熬夜相陪。這讓作為兌換籌碼的交易所平臺幣價格節節攀升。同時比特幣也在緩慢爬升,從年初的 3000 多美元,站上一萬美元,連上兩次熱搜。
實際上,這一切離不開上半年的各種利好:紐交所母公司ICE旗下的比特幣期貨交易所 Bakkt 即將上線;Facebook 的
區塊鏈項目 Libra,從媒體管中窺豹到白皮書和聽證會震驚全球。從前認為區塊鏈是傳銷的各大互聯網人,又戰戰兢兢研究起了“區塊鏈革命”。
紐交所、納斯達克、倫交所、富達的傳統
金融巨頭的布局,反映出他們對
加密貨幣的認可;沃爾瑪、摩根大通、再到 Facebook,傳統巨頭發行穩定幣面向范圍從公司內、產業內再到全球用戶。最終演變成各種央行不得不直面的貨幣戰爭。
就在行業長期向好時,Bakkt 上線,交易量未及預期;小扎的 Libra 則忙著參加平均每月一次的聽證會,舌戰群儒。每逢聽證會,比特幣價都“捧場”大跌,終于在 10 月 22 日小扎再次參加聽證會的晚上,跌破 7500 美元。
這個世界實在太多意外,沒過三天,幣價絕地反彈:一日之內暴漲 30%,迎來 2011 年以來最大單日漲幅。
10 月 25 日,新華社和央視發布了中國最高領導層學習區塊鏈的結果,明確表示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