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在座的各位都是巨頭企業的代表,海外的巨頭,比如說Facebook推出了Libra項目,微軟和IBM前一段時間都開放了自己的技術平臺,我們會發現美國的企業在區塊鏈布局上是非常前沿的。我們如何看待中美企業在區塊鏈領域的差距?各位認為我們有差距嗎?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什么?
蔡弋戈:我也關注到國內的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推出“監管沙箱”的機制了。我覺得國內整個監管的機制也在前進。比如說美國確實會去更加考慮說它到底是由哪個機構去做監管,比如說ico是屬于ICEC監管,因為把它列為證券。但是總體來講各國政府對這個事情的監管態度還是非常謹慎的,包括日本雖然也發交易牌照,但是發了交易所牌照之后后面也沒有再發了,很多交易所也在排隊,而且它作為在日本的交易所,要求很多,不允許向非日本的企業去提供服務。所以我覺得這個領域應該是一個需要強監管的領域,只不過是怎么能夠讓這個領域慢慢地不要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而是行業真正想提供價值,讓創造真正意義的從業者能夠做出來,這是比較重要的,這也是監管的意義所在。不然有很多魚龍混雜的情況出現之后,這個行業也沒有長久的生命力。
主持人:賈總呢,您認為中國和美國的區塊鏈企業相比,中國應該向美國巨頭學習什么?
賈牧:其實區塊鏈技術是在互聯網爆發之后才有的,這時大家都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可能最早白皮書是英文的,但是我可以舉一個事實,就是2017年香港貿榮網絡這個項目,我們和IBM、273一起競爭,很榮幸我們拿下來了項目,這是一個強有力的證明。證明我們中國的企業和IBM、Facebook比起來是不差的,甚至我們有些方面還是要更強的。目前其實平安不止在國內有些布局,在整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上,我們和各國央行、金融機構都在合作,也在幫助大家更好的把區塊鏈技術應用在當地金融服務中,來提升更大的價值。
主持人:我看到顧總有話說,您這邊覺得中國和美國的企業相比,我們在區塊鏈的布局上還有什么差距嗎?
顧費勇:我們這段時間和Libra的團隊保持很密切的溝通,在我們雙方幾次溝通下來,從基礎層面和業務理解層面我覺得大家水平線還是在同一個層次。美國雖然最早做區塊鏈,環境也比較開放,項目也特別多,但是真正能落地的產生實際價值的我目前沒有發現。公鏈這個方向是不是未來區塊鏈最終的發展方向這我也打一個問號。國內,這次習主席講話之后,對區塊鏈起了非常大的推動作用,讓大家光明正大的談區塊鏈以及它的落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兒。其實國內在聯盟鏈上是比較領先的。我還是相信中美兩邊基本上還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接下來誰能夠解決區塊鏈真正的落地,讓普通民眾能使用,誰能真正形成商業模式,誰就是區塊鏈最終的主導者。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