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區塊鏈最佳落地方式是場景生態
區塊鏈在2019年給人的感覺總與5G相似,大家均認為它們代表著未來,卻遲遲不見革命性產品誕生。其中原因,一是從科技產業發展規律來看,區塊鏈離全面爆發尚需時日;二是區塊鏈在企業應用落地尚缺少可進行數據融合的場景生態。
這里我們需要引入源于硅谷的“技術成熟度曲線”概念,其在分析、推論新科技成熟演變速度及要達到成熟所需時間方面,擁有權威性。該曲線通常會被劃分為5個階段,既預測技術達到成熟期所需時間,也顯示當下市場對該項技術的期望值。
通過全球知名信息技術研究和顧問公司Gartner發布的2019年區塊鏈科技技術成熟度曲線我們可以發現:第一,加密貨幣挖礦領域正處泡沫破裂低谷期,再次驗證各類ico沒有價值;第二,大量區塊鏈技術到達成熟期尚需5-10年時間,其中僅有少數幾項技術表現搶眼,按照Gartner的預估,分布式賬本將在2年內成熟,智能合約與共識機制不僅期望值很高且將在2-5年內成熟,這是非常喜人的趨勢。
2.png
分布式賬本、智能合約與共識機制成為率先脫穎而出的區塊鏈技術,絕非偶然,因為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塊鏈顛覆現行商業規則的基礎——于特定場景下,實現去中心化信任與去中介化價值自傳遞。
可為何處在成熟期前夜,我們仍遲遲不能看到市場上成熟的區塊鏈應用?答案是缺少可進行數據融合的場景生態。以商業眼光審視我們便可發現,盡管區塊鏈的革命性很強,但并非每一家企業均愿意革自己的命。路徑依賴是一件普遍存在的事情,如果沒有大的危機感與強的前瞻性,并不會有很多人喜歡及時利用前沿技術。
典型如當下區塊鏈始終很難應用于除金融外的其他領域,原因在于:首先,區塊鏈所主張的去中心化自組織與傳統企業的科層制中心化信息、價值流通模式有本質相悖,讓人自覺交出中心權利一直是件困難的事情。其次,傳統企業的生產網絡結構大多較為松散、生產網絡節點并不十分緊密,組織內部中心化框架有其存在的意義,若通過區塊鏈強行改變,難免遭遇重重阻力。再次,區塊鏈體系中每個節點均高度同質,人人擁有記賬權,而傳統經濟體中各產業相對獨立封閉,在鏈上無法做到有效融合、資源共享。
以農產品溯源場景為例,區塊鏈溯源平臺與數據上鏈技術已基本完善,但并未大規模投入商用,主要囿于農產品溯源場景過于局限、不能與其他行業相融合、無法發揮區塊鏈技術在數據存儲時的最大優勢,進而難以實現產業整體增值,淪為“雞肋”。因此,增強各行業間場景融合、解決企業內部與企業間關系管理問題,成為全面發揮區塊鏈價值的必經之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