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中臺位于數據庫之上,應用軟件之下,數據庫領域有Oracle,企業管理軟件領域有SAP、用友、金蝶。
Oracle和SAP都是千億美金級的企業,國內的用友則是千億人民幣級的企業。
高雁冰認為,數據中臺也有望成長為數千億乃至萬億級的市場。而數瀾科技、奇點云、袋鼠云的目標都是千億人民幣級的企業。
而中國能否在數據中臺領域誕生自己的Oracle和SAP,周鑫認為除了要看企業自身的發展之外,還要看中國整體的企業付費市場能否進一步成熟。
“中國的企業服務公司無論營收還是市值大多和國際巨頭差一個數量級,除了市場覆蓋的廣度有差距外,本質還是因為中美兩個主要市場的企業對企業服務的付費意愿存在巨大差距。”周鑫對小飯桌說道。
但同時我們也能看到,中國的宏觀經濟在轉型,企業也面臨著從增量收割到存量爭奪的轉型挑戰,想要在更慘烈的未來市場格局中活下來就必須開始著手修煉內功。
上更精準的企業管理系統,提升企業內部的數據資產挖掘和利用效率,從而實現更精細化的運營和可持續的創新,會逐漸成為企業界的共識。
這一次和30年前的信息化改造不同,不再是主動選擇,而是不得不的選擇。
高雁冰告訴小飯桌,他們創業3年多以來簽的客戶,都不是一上來就在集團內部大力推動數據中臺戰略,把所有的數據都灌進來,而是先在某些業務上做嘗試,效果好了再推向事業部、分公司、甚至是集團層面。
而且這個數據中臺戰略不是一蹴而就能完成的,一家企業需要數年的時間去一步步落地。
“現在他們才采購了我們所有模塊中的一小部分,但每年都在不斷持續購買,而且采購量也越來越多。”高雁冰向小飯桌描述道,“有一個客戶直接告訴我們,他們明年已經為我們的產品預留了3000萬的采購預算,而最開始我們的客單價才只有百萬級別。”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企業的付費意愿正在被喚醒,企業服務市場正在加速走向成熟。
資本界也有普遍共識,C端市場的紅利已經漸漸枯竭,挖掘下一個時代的BAT需要到to B賽道。而數據中臺極有可能就是這樣的一個賽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