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次代幣發行
首次代幣發行,簡稱為“
ico”,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是
區塊鏈項目首次發行代幣,募集
比特幣、
以太坊等通用數字貨幣的行為[3]。
2009年,為應對金融危機,許多國家濫發紙幣,造成了美國、乃至影響全球的通貨膨脹,中本聰利用區塊鏈技術創造了比特幣,設置了不可更改的2100萬枚比特幣發行總量,其初衷是使用數字貨幣技術來控制濫發紙幣,時至今日,已成為了區塊鏈金融交易領域的數字貨幣第一大幣種,引領著區塊鏈數字貨幣交易的市場。
比特幣作為數字貨幣,有著總量固定、可流動等特征,引起了投資者的注意,亦有不少投資者在比特幣上獲得了超高回報,隨后,標榜、模仿的企業和個人蜂擁而至,以區塊鏈為基礎技術的數字貨幣種類、交易平臺集中迸發,紛紛在互聯網上發行,如以太坊幣、
萊特幣等數字貨幣,以及
火幣、
幣安等區塊鏈交易平臺隨之火爆全球。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國民自創的區塊鏈數字貨幣種類已超過600種、交易平臺已超過300個,而且自創的區塊鏈數字貨幣幣種還在不斷增加,區塊鏈交易平臺隨之不斷增長,交易平臺以注冊地為國外、在我國實際操作的形式,深入我國市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