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常見的匿名技術
針對btc的隱私性問題,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展開了研究,迄今為止已經提出了許多比較完善的解決方案且已在實際區塊鏈項目中得到應用。
目前比較常見的匿名技術包括CryptoNote、Coinjoin、Zerocoin(以及次年基于Zerocoin發展而來的Zerocash)、RING-CT、Mimblewimble等。

2.1 CryptoNote協議——首個數字通證隱私協議
2012年12月,第一個針對數字通證隱私問題的協議——CryptoNote問世。該協議介紹了兩種技術:隱私地址技術和環簽名技術,分別提供對數據接收方和發送方的隱私保護。2013年10月名義撰寫人Nicolasvan Saberhagen更新了CryptoNote第2版。基于CryptoNote協議的匿名數字通證有很多,包括Bytecoin、Monero和Particl(Monero和Particl使用RING-CT協議,此協議基于CryptoNote發展而來)。
2.1.1 隱私地址技術
隱私地址技術是隱藏實際交易地址的技術,該技術主要提供對數據接收方的隱私保護。
用戶進行BTC交易時將在公共區塊鏈上生成一份標準的BTC交易記錄,交易記錄包含接收方的地址,BTC使用假名技術保護接收方的地址隱私,但是區塊鏈的公開透明性使追蹤者能夠將特定假名的所有交易相關聯,進而結合其他信息和方法可能追蹤到實際交易者。
CryptoNote的隱私地址技術使用一次性隱匿地址(后稱混淆地址)降低不同交易之間的關聯性,發送方和接收方可通過密鑰確認交易是否有效。

相較于其他的隱私策略,隱私地址技術具有多重密鑰的特性。接收方具有私鑰b和公鑰B(B=bG),G為橢圓曲線上的一個點。發送方在交易時取得接收方的公鑰B,生成混淆地址P。該地址由兩部分構成,一部分由接收方的公鑰B經過哈希生成,這一過程加入了只有發送方擁有的隨機數r;一部分為接收方的公鑰B。

在交易的開始階段,支付方Alice獲得接收方Bob的公鑰B,結合隨機數r經過哈希和橢圓算法獲得混淆地址。混淆地址P生成后被礦工記錄上鏈。接收方可以在鏈上獲取隨機數r經橢圓算法運算后的R(R=rG),且bR=brG=rbG=rB,根據此等式接收方可使用R、私鑰b和公鑰B生成相同的混淆地址:

接收方通過R、私鑰b和公鑰B檢驗區塊鏈上的所有交易地址以確認是否存在自己的交易。檢查等式如下:

隱私地址技術使用一次性的隱匿地址,極大地增強了交易接收方的安全性,保證通信接收方的信息隱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