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鹵制品
中國鹵制品行業是一個高度分散的行業,行業研報數據是2500億,但是因為有大量不開票的現象(菜場、小作坊、路邊攤等等),所以業內甚至有人預估是8000億。
絕味鴨脖是行業頭部企業,大概一年40億營收。所以這是一個離散度很高的產業。也就是說:你還有機會在一個地區生產出一個幾個億的鹵制品品牌。
② 乘用車
目前中國的乘用車市場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產量和銷量的差值正在擴大,意味著大量庫存的產生。怎么解決?我有兩個想法,首先中低產線的車可能會通過更好的網約車制度解決,讓車更好的共享。其次,走向海外。非洲都是日韓品牌車為主,中國車在那里的市場份額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大。
③ 美發店、推拿
如果不是從基層爬起來的,創業的成功概率低于10%。
④ 家紡
過去我們總認為紡織業已經沒有任何利潤了,這是錯的,安踏毛利率52.6%,凈利率24.9%。
申洲國際應該是全球最大的紡織類代工廠之一,毛利率31.6%,凈利率能達24.8%,耐克是它最大的客戶之一,都沒它高。全球大多數的運動類頂級品牌都是它代工的 。
申洲國際告訴我們一件事,實體產業做到極致的時候,就擁有了話語權跟絕對優勢。
很多工廠比申洲國際更便宜,但是不能大規模的出貨,能大規模出貨不能墊得起那么多的錢,能墊得起那么多錢,很難保證大規模出貨的質量是穩定的。這是實體經濟的壁壘,跟互聯網說的壁壘是兩件事情。
⑤ 醬油和醋
中國TOP1的醬油公司是海天醬油,截止到4月17日市值2327億,總占有率是18%,凈利潤是30.5%。也就是說,中國還有大量很賺錢的實體企業。
⑥ 食品類跨國企業
全球TOP1食品類跨國企業是雀巢,它收購了大量企業,但是那些企業并沒有用雀巢這個名字。
去年,雀巢在全球有6000多億人民幣銷售額,凈利潤670億。
所以我一直強調的是:我們要敬畏國際的巨頭。你融了一個億就覺得自己牛,但是人家一年利潤670億,一天兩個億,這就是人家造錢的速度,十年之功不可能一日形成的。
⑦ 內衣
有一個品牌叫Lululemon,最早做女性運動內衣,現在也做男性產品。
Lululemon給品牌賦予精神、賦予圈層感、賦予科技感。我在五年前去香港,在時代廣場看到Lulelemon旗艦店,層高最高都七八米,跟蘋果旗艦店差不多。
⑧ 海底撈
以前我們是向所有人做一種生意,現在是圍繞著一群人做所有生意。
海底撈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部門都能賺錢。海底撈把財務部門做成了財務咨詢公司,工程部順便給別人搞裝修,火鍋調料也單獨上市了。
這個時代要充分的挖掘你公司現有的能力,快速把它變成賺錢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