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從
區塊鏈標準的級別對其進行劃分,互鏈脈搏還根據工信部公示的“區塊鏈擬定標準體系框架”,劃分上述63項區塊鏈標準。從標準所屬類別,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其中,半數標準屬于業務和應用標準;25%屬于基礎標準,包括ISO的《術語和概念》、《參考架構》、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的《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等;16%屬于信息安全標準,如CCSA的《區塊鏈平臺安全技術要求》、《區塊鏈數字資產存儲與交互防護技術規范》、中國
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
論壇的《區塊鏈隱私保護規范》等。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若進一步對業務和應用領域劃分,可見數字憑證和
金融同樣是標準制定關注的重點,分別有8項和4項相關的標準信息。數字憑證主要是指警務數據共享、司法存證等方面,金融的重點則是
供應鏈金融。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通過觀察我國和國際組織對區塊鏈標準領域的布局,不難感知,區塊鏈標準的制定,不僅關乎未來行業的頂層設計,更關乎未來區塊鏈標準國際化的主動權。據悉,目前不僅是中國的組織機構,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260)、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NSI)、萬維網
聯盟(W3C)等機構也關注到區塊鏈標準制定的發展方向,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國家也均在搶占區塊鏈標準的國際賽道。
此前接受人民創投采訪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軟件工程與評估中心主任、區塊鏈國家標準制定負責人周平曾表示,標準是
公益性的,誰都可以拿來用,但是區塊鏈也存在標準之爭。這是因為標準背后一定會站著技術專利,對于各國企業來講是個戰略高地,哪國在相關標準上的貢獻大,哪國企業在相關領域就占據優勢;哪國在標準上有話語權,也就意味著哪國企業在事實上就對相關領域有主導權。
而中國已大跨步邁入區塊鏈標準國際話語權之爭的賽道。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