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積極參與國際
區塊鏈標準制定的同時,國內各項區塊鏈團標、行標也在不斷落地。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據互鏈脈搏統計到的數據觀察,目前國內共有1項區塊鏈國家標準,16項區塊鏈團體標準,13項區塊鏈行業標準被提出。
其中,《區塊鏈和分布式賬本技術參考架構》這項區塊鏈國家標準,是由工信部直屬事業單位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牽頭編制,并作為區塊鏈領域的首個國家標準獲批立項。據悉,該項國家標準是基于已發布的《區塊鏈 參考架構》團體標準提出。
互鏈脈搏同時還觀察到工信部在2018年6月發布的《全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籌建方案公示》中提出了擬負責專業領域的國家標準體系表。表格包含分屬基礎標準、業務和應用標準、過程和方法標準、可信和互操作標準、信息安全標準幾個維度的共22項擬推進的國家標準。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工信部還在《公示》中表示,將繼續開展標準研制工作,研究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術語和概述》《區塊鏈 參考架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智能合約》基礎性的3項國家標準,研究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應用成熟度模型》《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交易服務質量》業務相關的2項國家標準,研究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共識機制》《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賬本管理規范》過程相關的2項國家標準,研究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技術規范 混合消息協議》《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數據格式規范》互操作相關的2項國家標準,研究制定《區塊鏈和分布式記賬技術 工業應用參考架構》應用性的1項行業標準。
除國家標準外,根據互鏈脈搏統計,行業標準基本是由CCSA(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和可信區塊鏈計劃提出。
CCSA協會是國內企、事業單位自愿聯合組織起來,經業務主管部門批準,國家社團登記管理機關登記,開展通信技術領域標準化活動的非營利性法人社會團體。目前在研的標準共有4項,其中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主導的《區塊鏈平臺安全技術要求》和《區塊鏈數字資產存儲與交互防護技術規范》行業標準于2017年在CCSA成功通過立項。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中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論壇由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國家標準委工業標準二部指導,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螞蟻金服、萬向區塊鏈等重點企事業單位構成。發布的4項團體標準分屬于不同的標準劃分領域。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除此之外,中國區塊鏈測評
聯盟(C
btcA)此前也發布了《區塊鏈與分布式記賬信息系統評估規范》團體標準。該聯盟是在中國科學院鄭志明院士倡議下,由中國電子學會、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作為核心發起單位發起籌備。據了解,聯盟近期,還邀請成員參與5月19日《政務區塊鏈行業應用》標準的制定。
而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8年4月,聯合158家企業,牽頭啟動“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截至目前已經推出20項區塊鏈行業標準、團體標準。這些標準多集中于業務和應用標準類別,且進一步細分,多與數字憑證和溯源相關。如《
區塊鏈應用技術要求 警務數據共享(H-2018008861)》、《區塊鏈應用技術要求 司法存證(H-2018008856)》、《可信區塊鏈應用技術規范:產品追溯》等。
(制圖:互鏈脈搏研究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