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AI)的使用越來越廣泛,社會在思考如何使用這一強大的工具來改善我們的生活、提高生產力和應對我們最緊迫的挑戰,但很少有人考慮過AI對環境的影響。雖然一些人強調了這項技術有助于應對環境挑戰的潛力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北京市實施辦法》《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年綜合能源消費量5000噸及以上的用能單位為重點用能單位。本市重點用能單位能源消費總量占全市能源消費總量四成左右
以科技和金融賦能林業產業,深度布局林業碳匯開發,依托大規模的森林和碳匯資源,推動構建基于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碳匯體系建設,已聯合中國國新、杭州市人民政府合資成立國家綠色發展“雙碳”平臺,共同投資開發林業碳匯
“藍色經濟”近年來已成為一個熱門話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2023年年會正在舉行。近日,2023年專題政策研究報告《面向碳中和的可持續藍色經濟》引起了與會代表的高度關注。“藍色經濟”,涵蓋了與海洋廣泛關聯的傳統行業和新興產業,如海洋能源、海產食品生產、濱海旅游和海洋生物技術
碳排放權是政府主管部門分配給重點排放單位在規定時期內的碳排放額度,可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貸款。此筆碳排放權質押登記業務是遼寧省首單,由沈陽環境資源交易所與全國注冊登記機構(中碳登)共同登記見證,突破了以往碳排放
能源轉型以及工業轉型中蘊含著巨大機遇,這些機遇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對制造業以及金融體系也具有很大推動作用。我們要抓住“雙碳”重大戰略機遇,積極行動,各界企業匯聚力量,助力“雙碳”目標的實現
今年以來,中國石油各企業持續以“雙碳”戰略為引領,通過加快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推進CCUS先導試驗、推動新能源大基地建設等方式,加快轉型升級步伐,積極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云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云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云南省生態環境廳日前聯合印發的《云南省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明確,到2025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比2020年下降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
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交易市場的交易產品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對于其重啟,大多數專家都樂見其成。“CCER重啟是必然的。自愿減排交易市場是強制碳市場的補充,有利于遵約市場、企業實現低成本減排、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
國合會《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機制專題政策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減污降碳協同仍存在較大提升空間,從城市尺度來看,2015-2020年間,僅有31.3%的城市實現了PM2.5濃度和CO2排放量協同下降。氣候變化已成為事關人類生存和永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氣候變化已逐漸升級為全球核心議題。為有效應對氣候挑戰,國際社會通過雙邊和多邊框架加強合作與談判,推動全球氣候治理進程。各國也積極制定和修訂相關氣候法律,嘗試在全球氣候行動中取得領先地位。數據顯示,全球已有超過1800項氣候相關法律出臺
霍尼韋爾(Honeywell)的碳捕集和封存技術被埃克森美孚在德克薩斯州Baytown的藍色氫和CCS項目選中。美國的碳捕集技術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當時它們被用于從天然氣生產中去除CO2,以提高天然氣的價值和提高強化驅油(EOR)提高二疊紀盆地原油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