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碳家訊:據國際能源署IEA統計,2022年,全球能源相關溫室氣體總排放量達到413億噸CO2當量,其中CO2排放量達368億噸以上,約占能源相關溫室氣體總排放量的89%。而全球電力熱力行業CO2排放量約146.5億噸,約占能源相關CO2總排放量的40%。
“世界各國能源消費結構往往與能源資源稟賦和技術的發展水平等密切相關。從2021年世界各國一次能源消費結構對比圖中可以看到,中國、美國、英國、日本等主要經濟體還嚴重依賴化石能源,消費占比均超過75%。同時,可以看到,過去40年世界主要
北京碳中和學會官方發布學會將運用首都科技資源優勢,集聚專家智慧,有效促進政產學研金服用融合,助力北京率先實現“雙碳”目標。北京碳中和學會的成立是推動創新鏈人才鏈產業鏈聯動,推動‘產學研用’合作,推動跨學科發展,促進技術產品研發推廣的一次實踐
考慮到廣州、深圳與香港、澳門現有的碳交易制度設計在涵蓋行業、納入標準、儲備配額機制、抵消比例等多個方面并不一致,需成立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專職部門,聯合建立一套交易協同機制和制度,并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碳市場智庫聯盟的組成。
主動提升碳金融創新力度,切實發揮金融對其他行業的引領和撬動作用,逐步改變各地銀行的碳金融業務僅限于“綠色信貸”的現狀,圍繞碳資源和碳排放創新推出碳融資產品。
廣州金融監管局明確提出,支持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增強在粵港澳三地的服務功能,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碳排放權交易平臺。推進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建設,增強廣州南沙國際航運物流樞紐功能。
碳排放權作為一種新型的權利類型,國際上目前主流的觀點包括“財產權論”“行政規制權論”及“物權說(準物權論、用益物權論、準用益物權、特許物權等)”。支持“物權說”派別的爭論焦點又集中在碳排放權到底是屬于準物權還是用益物權
碳排放權的法律屬性是碳排放權交易制度中的基礎性問題,但學界對此尚未形成共識,主要存在公權和私權兩說。筆者認為,碳排放權的公法屬性雖然揭示了行政許可在其初始分配及政府在構建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中的作用,但從碳排放權客體的財產屬性
4月12日,小鵬汽車發布《2022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報告顯示,2022年,小鵬汽車交付的電動汽車全生命周期減少172萬噸碳排放,光伏發電助力減少14188噸碳排放,全年充電量折合減碳量約57.72萬噸。數據顯示,小鵬汽車2022年全年交付量實現了23%的同比增長,約為12.08萬輛。
截至2022年底,重慶碳市場累計成交碳排放權近4000萬噸、8.35億元。作為西部唯一出資參與全國碳市場聯建的省市,重慶共有30家發電企業納入全國市場,有序推動開展履約工作。
截至2022年底,全市核證自愿減排量(CQCER)累計登記155萬噸,交易323萬噸、778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