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于德國柏林召開的聯合國清潔發展機制執行理事會(CDM EB)第117次會議上,全球首個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接受表決并獲得審批通過,正式成為清潔發展機制(CDM)第101個小方法學,填補了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碳減排方法學的空白
2021年8月加拿大財政部公布了關于碳邊境調節的咨詢文件,表示可能針對原產國碳定價低于加拿大標準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或向出口商提供退稅優惠,降低加拿大“碳泄漏”的風險。有分析認為,加拿大跟進制定類似措施意在增加談判的余地,比如鼓勵歐盟與其協
潘家華強調,碳達峰是一個自然的過程,爭取所謂的排放空間是沒有意義的。碳達峰不能搞“碳沖峰”,需要避免攀高峰的沖動與高碳投資風險,高碳資產未來有資產擱置風險。同時,氣候條件與經濟發展都是波動的,碳達峰也應該是波動的
潘家華指出,要充分認識碳風險,特別是高碳資產的資產擱置帶來的巨大金融風險,以及高碳能源及高碳產品的消費市場被擠出的風險。為此,潘家華建議從長期來看,煤炭產業風險較大,短期內應該提質增效、長期看應該有序退出。
標普全球(S&P Global)此前發布的預測顯示,根據2026~2040年CBAM涉及產品的預計碳排放量,最容易受到該機制影響的十個國家分別是加拿大、南非、巴西、土耳其、中國、印度、埃及、英國、韓國和美國。其中,前四位對歐盟出
根據該協議,向歐盟出口特定商品的企業需要支付原產國碳定價與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定價之間的差額,即碳邊境稅。此類商品涵蓋鋼鐵、水泥、鋁、化肥、電力、螺釘、螺栓等部分上下游產品,以及特定條件下的間接碳排放。
歐盟委員會為CBAM設立了約兩年的過渡期,在此期間出口商只需報告商品中的碳排放量,暫無需支付碳邊境稅;從2026年到2034年該機制將逐步實施,與ETS中免費配額的淘汰速度相掛鉤。
全國氫交易平臺以能源化工等大宗產品產銷儲運數據管理服務為宗旨, 提供氫能產業鏈、供應鏈全過程數字監測和服務,規范氫能交易行為,健全氫能定價機制,打造立足全國的氫能產品交易中心、信息資訊中心、價格指數中心。
中國自愿核證減排機制(CCER)是碳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支撐全國碳市場建設的重要補充機制。我國于2015年正式上線國家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并啟動交易,于2017年暫停項目備案申請。隨著全國碳市場線上交易的不斷發展,CCER重啟的呼聲不斷高漲
歐盟27國和挪威計劃開發歐洲市場規則和基礎設施,以捕獲、運輸、使用和儲存二氧化碳。該草案稱,雙方打算共同努力,將這項關鍵技術推向市場,以促進難以減排的工業部門的脫碳。這表明了合作開發可再生能源氫氣的類
發現核查機構存在核查質量問題的,予以談話;對抽查與核查排放量差異超過1000噸或10%以上的核查報告予以退回并向社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