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紛紛嚴監管ICO和虛擬貨幣,但互聯網界對區塊鏈的熱度絲毫不減。除了風投和創業公司寧愿移民海外發幣癡心不改,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們在探索區塊鏈應用方面步子邁得更大,甚至超過太平洋對岸的巨頭。
區塊鏈技術已悄然滲透到全球銀行業。自區塊鏈被寫入我國“十三五”規劃以來,國內多家銀行也加緊以多種方式積極介入區塊鏈技術,特別是2017年以來多項技術應用陸續落地。
區塊鏈作為一項技術,圍繞它的去中心化,不應該抱著理想主義的態度,認為理想的情況下它應該是什么樣,而應該抱著實用主義的態度,持續發展這項技術、尋找它的應用。
近期,隨著各網紅VC對區塊鏈的發聲,這一領域熱度不減。3月1日,金沙江創業投資公司董事總經理朱嘯虎在朋友圈再次質疑, 稱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至少還有eyeball,今天的區塊鏈除了炒幣外還有什么?
近日,人民日報發文三問區塊鏈,指出要警惕概念炒作。 2009年,以比特幣的發明為標志,區塊鏈第一次展現了其潛在的變革價值。雖然早期幾年里其往往被視為程序員極客們“自娛自樂”的游戲,但隨后的歷史進程表明大多
今年的春節被區塊鏈刷屏了。幣和ICO的各種瘋狂,是技術大變革時候人性的必然。幾乎無法避免。但中長期,區塊鏈到底能創造什么價值,這是真正的創新者必須認真思考并回答的問題,因為這決定了誰能走得足夠遠。我對于
加州提交區塊鏈簽名和智能合約法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法者已經提交了一項法案,如果能夠順利通過,那么該州的電子記錄法律將會認可區塊鏈簽名和智能合約。此外,該法案還希望解決區塊鏈上的數據存儲問題。法案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