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7年開始,
區塊鏈、
比特幣和加密幣、
ico等概念逐漸走入公眾視野,同時也引起了資本市場的廣泛關注。
2017年,比特幣市值漲幅高達13倍,其他
加密貨幣市值漲幅高達150多倍,催生著一個個
幣圈造富神話。與此同時,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入局試水區塊鏈,大量宣稱向區塊鏈轉型的上市公司股票連續漲停,區塊鏈初創公司如雨后春筍,一批主投區塊鏈的風險投資基金應運而生,部分機構的投資模式也已經從股權投資演變成“股權+加密幣”的投資方式。
2018年春節,全國人民在歡度狗年長假,漸次興起的各種“鏈圈”和“幣圈”卻一派狂歡、無眠無休。在一些行業大佬的推波助瀾下,“3點鐘無眠區塊鏈全球ING”(后改名為“3點鐘創始區塊鏈”)等眾多形形色色的“3點”群(指凌晨3點還在熱烈討論)橫空出世,群內的討論也引起了各類媒體和自媒體的爭相轉發。
與此同時,華爾街對區塊鏈的關注也持續升溫。2018年2月9日,摩根大通發布了長達71頁的《解密加密幣:技術、應用與挑戰》(Decrypting Cryptocurrencies--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Challenges)的專題報告,系統探討加密幣對央行、銀行業以及
金融和投資市場的影響。在此之前,高盛早在2016年5月24日就發布了題為《區塊鏈:從理論到實踐》(Blockchain--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的報告,精選了共享經濟、智能電網、房地產產權保險交易、美國現金股票市場、再回購協議、杠桿貸款交易、反洗錢等七個領域,梳理了行業痛點以及區塊鏈將如何對它們實現優化或顛覆。
圍繞區塊鏈,我們認為:
受制于技術、服務質量、監管等因素,區塊鏈短中期內不會成為一個通用基礎設施,更不可能替代法幣。
區塊鏈對生產關系的改變將對各行業產生深遠影響,但并非每個領域都會受到這種影響。能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會被區塊鏈重塑,主要取決于區塊鏈帶來的價值(效率、體驗提升、保密性等)能否高于其產生的成本(上鏈成本、交易時間成本等)。
區塊鏈時代,去中心化的趨勢將會深刻影響產業巨頭的壟斷利益;雖然巨頭們已經開始在非核心業務場景試水,但還是會給創業者們留下大量能夠影響甚至改變行業格局的創業機會。
基于底層技術的開發進展,預計區塊鏈大規模應用爆發至少還需要2-3年時間。
隨著智能合約平臺的不斷成熟,應用層企業大量涌現,在跨境支付、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
區塊鏈應用的潛在市場規模都超過100億美元。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