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這些花樣百出的發幣名字,最重要的就是不確定性的政策,為了繞開政策監管,改名字只能躲一時。真正要走的是陽光大道,讓區塊鏈技術服務于經濟產業才是正道。
中國政府對數字貨幣到底是什么態度?有人說,數字貨幣是未來趨勢,這盤肥肉國家不會放過。然后,有人告訴你,我們其實是“奉命”為國搞數字貨幣交易所,為國發行項目。
加密經濟是指利用密碼學創建經濟系統。這一全新的經濟學分支是在2009年中本聰創立比特幣之后產生的。隨著大量altcoins(山寨幣)的產生,加密經濟現在成為了具有巨大價值的行業支柱。
目前對于公鏈,其價值主要是看 技術+經濟模型,根據高德納公司的預測,區塊鏈技術還需要3-5年時間才能成熟,目前在技術上很多公鏈都大同小異,因此在當前條件下主要看公鏈的經濟模型設計。
在現實世界中,可替代的事物比如說大米,或者說我們口袋里的一張100美元鈔票。如果你將這張100美元鈔票借給他人,那對方是否把這張鈔票原原本本地還給你,這并不重要(任何一張100美元的鈔票都
似乎人們越來越強烈地相信加密資產要成為很好的價值儲存工具,不需要有很強的實用性,或者反過來,要具有很強的實用性,也不需要有很好的價值存儲功能。更為激進的觀點是:好的價值儲存工具無法擁有很強的實用性;實用性很高的資產則不可能是好的價值存儲工具。
據普華永道與瑞士加密谷協會(Crypto Valley Association)合作報告,盡管數字貨幣價格在下跌,ICO數量仍在暴漲。2018年開年以來,已經有537次ICO籌集到了約137億美元資金。去年全年發生552次ICO,籌集到資金70億美元。平均ICO籌資額度也幾乎翻倍,從2017年1280萬美元漲
區塊鏈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改變了生產關系。很多生態,有了區塊鏈技術,可以由全公司員工的"全員合伙人"變成了全平臺的”全體合伙人”了,是真正的共享經濟模式。
近日,中國銀行前副行長王永利通過分析貨幣發展歷程,得出結論:未來可以有代幣和積分,但是不要挖礦。王永利認為,區塊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表面看起來很美好,但至少現在很難解決我們的現實問題。關于央行的數字法幣,王永利說,毫無疑問央行的貨幣法幣一定不是挖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