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區塊鏈創業大多由這些人開始,網上有專門的技術討論社區,通常經過激烈的討論,最終讓擁有共同理想的人匯聚到一起。他們夢想用區塊鏈的技術搭建一個全新的互聯網。我們所熟知的以太坊、瑞波(Ripple)都來自于此
每當不幸發生資金盤、爆雷、跑路事件,所帶來的損失都是巨大的。不久前,數字貨幣交易所FCoin爆雷,其創始人稱預計無法兌付的規模介于7000~13000BTC之間。(按當時的BTC價格計算約價值0.685億美元至1.27億美元)如此巨大的資金
社群,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釋是:一般社會學家與地理學家所指的社群(community),廣義而言是指在某些邊界線、地區或領域內發生作用的一切社會關系。它可以指實際的地理區域或是在某區域內發生的社會關系,或指存在于較抽象的、思想上的關系
區塊鏈現階段而言,是社群或者說社區的玩法。而社區就是傳播自己的共識,這是維系這種社群的方式之一。這種共識是大家對去中心化貨幣的信任,然后每一個項目都有自己的共識。這種共識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靠專業的媒體。所以說,媒體在區塊鏈圈
從產業的角度看,我有技術和金融投資背景,我覺得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已經達到飽和狀態,現代的金融體系起源于美國,新興的國家需要新興的體系來作支撐,例如中國和日本。但是像大數據、金融科技、AI、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等等都屬于對社會的
區塊鏈最本質可能是社區。社區最本質是治理機制。那么社區治理機制又和公司治理機制有何異同?區塊鏈社區首先帶來的是一種生產關系的變革。但變革的是什么?有4種變革。
比特幣從發布到落地已超過9周年,市值從0增長到1000多億美元。在它快速成長的背后,比特幣社區擔負起了促進行業快速發展的重任,它的運營完全依靠一群有共識的人支撐起來,這也是目前區塊鏈世界最成熟的作品
我們知道在區塊鏈技術2.0的時代中,最重要的技術創新之一就是智能合約的應用。事實上,這個概念是上世紀九十年代由尼克.薩博提出來的理念,幾乎與公開的互聯網的歷史是同樣的年齡了(事實上,互聯網的概念得到普及也是在1996年以后了)。
一個區塊鏈項目的價值源于共識,共識源于社群這點很重要,沒有社群就沒有共識,沒有共識就沒有價值。所以我經常跟人講你要做項目,從第一個100人開始,把你的社群扎扎實實做好。我們是不是足夠了解自己的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