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流程中,與區塊鏈最契合的環節在于底層資產的形成、基礎資產的轉讓、基礎資產的存續期監控、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等。
(1) 底層資產的形成。目前區塊鏈對ABS的應用切入點多集中于底層資產的形成過程。運用
區塊鏈技術,每一筆基礎資產的真實性可被所有參與主體確認并共享,極大地降低了信息不對稱。這對于PRE-ABS基金尤為適合。另一方面,在循環購買的ABS結構中,區塊鏈上的多重簽名可極大地提高循環購買的安全性及效率。通過設置多重簽名,可約定至少獲得兩方參與主體(如資產服務機構和管理人)的一致簽名同意后才能決定資金流向,實現共同決策。
(2)基礎資產的轉讓。資產的每一次轉讓都完整真實地記錄在區塊鏈上,方便追蹤資產所有權,這能有效防止“一筆多賣”現象。另一方面,區塊鏈上的交易通過腳本實現,減少人為干預,其中可內置智能合約,提高資產轉讓的效率和便利性。
(3)基礎資產的存續期監控。存續期對基礎資產的監控與上述資產的形成和轉讓思路相似,均是依托區塊鏈的開放與共享精神,對整個資產池的存續期進行嚴格地跟蹤和監控,方便數據分析和處理。同時,在區塊鏈上記錄每筆資產及其逾期早償情況的行為天然就是信息披露。
(4)二級市場的證券交易。目前ABS二級市場流動性不足是ABS發展中的一大癥結。ABS持有人記錄在區塊鏈上,甚至隨著不同區塊鏈之間的聯結形成區塊鏈,投資者可共享ABS的底層資產狀況,這為ABS交易提供了一個透明、安全的交易平臺。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能提高對證券登記、交易與結算的效率,滿足監管和審計的要求。
3、最默契之各參與主體
區塊鏈技術的引入,使得ABS各參與主體對資產池的同時監控成為可能。在區塊鏈上,記錄每筆資產詳情的賬本對所有主體開放,使得計劃管理人對資產的盡調的詳實性提供了有力支持,使
評級機構可對每一筆資產的質量進行分析而非由于技術所限采用抽樣調查手段,使律所能更大程度地把握整個資產池的法律風險,使資產服務機構更便捷地掌握資產的還款和違約狀況,使投資者能穿透底層資產增加信任度。
區塊鏈不僅僅是一項可廣泛應用于各領域的技術和工具,更蘊含了一種包容、平等、開放的思想。資產證券化一直在朝著更關注基礎資產質量而非主體信用、同時關注資產分散性的方向靠近,區塊鏈透明、高效、共享、去中心化的內在精神與資產證券化的內核不謀而合。
銀監會舉行的“中國銀行業盤點‘十二五’展望‘十三五”’的新聞發布會,揭示銀行業應該“注重創新和改革”及“注重普惠
金融的發展”,簡而言之,就是鼓勵銀行業多用“互聯網+’’科技手段和思維模式來創新和改革金融,并將實惠及資源確實地落到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等實體產業,真真正正地發展普惠金融。
供應鏈金融就是瞄準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的金融解決方案,國內銀行業推行十余年,雖具規模,但對中小企業或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仍是杯水車薪,歸根結底其中原因就是風險管控與操作成本考慮。
如今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國外知名銀行趨之若鶩紛紛投資成立區塊鏈實驗室,就是因為區塊鏈真正的能將交易數據,實現開放、一致、真實驗證且不能篡改,銀行能更好地管控風險和大幅降低銀行作業成本。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與應用,可能成為銀行推廣供應鏈金融業務最佳的解決方案,銀行可以不再局限押品融資,而漸漸轉向省時、不需控貨和低操作成本的保理業務,服務更多的客群,真正使銀行業落實“注重創新和改革”及“注重普惠金融的發展”目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