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3.0 把治理權力交給了用戶,而不是那些中心化的寡頭。由于強大的加密功能,用戶再也不需要“中介”了。而隨著 Web 3.0 有效防止數字資產雙重花費風險之后,我們可以放心地與陌生人交換價值,簽訂合約、投票、交換價值等交易的信任程度也會得到大幅提升。當全世界都使用一個數字系統的時候,信任也會不斷增加。
當然,目前的 Web 3.0 治理并不是完全去中心化的,因為
加密貨幣行業里存在一些“巨鯨“,他們可以通過自己龐大的持幣量也集中權力,還有一群在
區塊鏈網絡上處理大部分交易的”礦工“,以及像 Coinbase 和 Abra 這樣的加密貨幣托管服務上。現階段,大多數人仍然通過這些集中式的交易系統與加密模塊進行交互,雖然有些行業內人士總是抨擊他們,并認為這是一種向中心化組織的“倒退”,但他們其實忽視了一點——這就是用戶的選擇。實際上,用戶如今不必被一家組織“捆綁”,只要他們愿意,完全不需要使用
以太坊區塊鏈平臺,因為有 Stellar、Zilliqa、以及 EOS 等很多平臺可以提供類似的功能和服務。Web 3.0 技術的多樣性能夠賦予我們去中心化所有權,帶來更民主的互聯網治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用戶能夠擁有的代幣種類和數量也會越來越多,治理也將變得更加民主。
因此,我們未來在互聯網上看到的將會是代碼規則(Rule of Code),而不是法律規則(Rule of Law)。Aaron Wright 是一位專門研究 Web 3.0 的學者,他將 Web 3.0 稱為“lex cryptographica”,Lex是LEXical compiler的縮寫,是Unix環境下非常著名的工具,主要功能是生成一個詞法分析器(scanner)的C源碼,描述規則采用正則表達式(regular expression)。而另一位學者 Lawrence Lessig 則將 Web 3.0 看作是“代碼即法律(Code is Law)”。用《華爾街日報》作家 Paul Vigna 的話來說,我們可以在代碼中冥想想為,我們也可以在一個公正的司法系統、一個區塊鏈里面建立公平社會,區塊鏈變成了“真理機器”。然而,區塊鏈并不是一個無信任系統——事實上,區塊鏈是一個“三邊市場”,必須滿足三個不同用戶群要求,分別是交易買家、交易賣家、以及驗證和記錄這些交易的礦工。
因此,過去 Web 3.0 編碼的業務邏輯是要用主觀方式強制執行,但現在我們可以立即得到反饋。在一個超級互聯的世界里,所有數據點都可以幫助決策者提升對現實世界事件的分辨度,這意味著決策者不需要等待季度報告,而是可以馬上根據響應事件和經濟交易做出判斷。舉一個未來可能會實現的例子,比如國家財政部的官員看到商家通過智能合約向政府提交的稅收實時數據,就能制定出相應的財政政策,央行管理層也可以制定出更好的貨幣政策。總而言之,區塊鏈可以讓我們的數據結構和互聯網治理變得更加民主化。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