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們都想從互聯網上獲得好處,互聯網已經演變成了一個導致不公平和分裂的引擎,它被強大的力量所支配,并且任由其擺布。“——萬維網之父、互聯網先驅 Tim Berners-Lee。
我們已經經歷了兩個互聯網時代,人們彼此之間的溝通聯系也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但同時給我們帶來了很多以前從沒見過的問題。
首先,讓星球君(微信:o-daily)先帶大家先簡單回顧一下這兩代互聯網。
第一代互聯網的主要功能是共享信息,而第二代互聯網讓人們可以更好地互動并快速下載內容。但是,這兩代互聯網并沒有構建出一個能夠讓人們可以安全地交換價值、募集資金、或是進行其他經濟交易的基礎。不僅如此,互聯網上的系統軌道——即專有計算機代碼——也一直非常脆弱,人們也不得不在網絡安全上加大投入,并圍繞這些系統建立多個網絡安全層,畢竟計算機代碼本身不是 “更堅固“的加密協議。
由于互聯網代碼比較脆弱,也因此產生了兩個群體:強權群體和弱勢群體。
互聯網強權群體擁有強大的威權,他們可以控制信息,甚至還會引發網絡欺凌事件。比如在披露的“劍橋分析“丑聞中,互聯網巨頭 Facebook 公司就被爆出濫用個人數據的問題。互聯網強權群體會越來越強大,并壟斷了互聯網上的功能,繼而加劇了社會不平等。
對于弱勢群體而言,互聯網架構其實是非常脆弱的,以
金融行業為例,金融機構其實更喜歡使用一些不依賴互聯網的解決方案,就拿轉賬來說,如今的銀行系統不得不依賴于過時且昂貴的數據庫(比如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電子結算系統 SWIFT),因此需要支付較高的交易費用,更不要說規模達到數十億美元的其他銀行業務了。實際上,如今絕大多數金融交易的處理效率都很緩慢,成本也極高。不僅如此,由于沒有安全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且無法確保陌生人交易的可靠性,像內容創作者(比如記者)等其他弱勢群體也無法參與到真正的P2P經濟中,他們的創作經常會被不良媒體抄襲,轉載也不標明出處。
所以,現在是時候讓 Web 3.0 登場去解決(或減少)這些問題了。事實上,雖然有很多業內人士提到過 Web 3.0 也存在一些挑戰,但他們卻沒有發現這個新興的去中心化網絡能夠支持哪些技術。不得不說,雖然 Web 3.0 不是靈丹妙藥,但它至少是目前構建互聯網的最佳解決方案之一。
我們將 Web 3.0 定義為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網絡、安全計算、以及自主化智能軟件。Web 3.0 可以支撐“價值互聯網(The Internet of Value)“,也將取代 Web2——社交互動互聯網、以及 Web1——信息互聯網,加密保護的交易也將會和 Web 連接在一起。如果把
區塊鏈比作是一輛汽車,那么 Web 3.0 的計算代碼就像是為這輛汽車創建了一條全新的互聯網馬路,而加密資產就像是石油,為所有數據庫所有者維護系統提供激勵。
如果從本質上來看的話,Web 3.0 將徹底改變人們的信任方式。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過程中,Web 3.0 通過在于同伴交流的基礎上形成了一個新的互聯網,相比與人,我們更應該相信代碼。代碼是權力分立的,這些權力來自于用戶、礦工、以及開發人員。正如經濟學家 Chris Berg 領導的經濟學教授團隊所說,區塊鏈其實是一個“三方討價還價“的平臺,他們把
能源密集型的計算轉化成了一種具有經濟性的信任價值。
因此,Web 3.0 讓互聯網控制權變得更加民主化,從目前少數人控制的“城堡模式“轉變成為被跟多用戶擁有的”蜂窩模式“。這種技術轉變,其實和過去幾個世紀以來我們所看到的政治轉型是一樣的。以政治轉型為例,我們的世界已經從軍閥轉變到擁有領地的貴族、又經歷了獨裁、然后是共和國、再到擁有自我主權的民主國家。對于技術轉型來說,我們正在從互聯網”共和國“轉向”自我主權“的區塊鏈,相當于美國在 1776 年從君主制政府轉到基于憲法的”去中心化“民主政治。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