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實現整體經濟效益和社會福利的最大化,是法定
數字貨幣研發的核心命題。理論分析表明,在支付方面,央行數字貨幣為銀行間支付清算創造了一種新的模式,可優化零售端傳統法定貨幣的支付功能;若與其他更廣泛的
金融基礎設施有效融合,央行數字貨幣還有助于社會節本增效。在貨幣政策方面,基于合理的機制設計,央行數字貨幣不僅對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的影響“中性”,而且可成為一種新的貨幣政策工具,增強貨幣政策有效性。在金融穩定方面,可以通過增加銀行存款向央行數字貨幣轉化的摩擦和成本,避免 “狹義銀行” 影響。
作者 | 姚前(人大金融科技研究所學術委員)
編譯 | 《金融理論與政策》
法定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的影響
基于合理的機制設計, 央行數字貨幣對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的影響 “中性”
不同的屬性設計決定了央行數字貨幣不同的經濟影響。若僅是一種支付工具, 不是一種計息資產,那么輔以相關機制設計,央行數字貨幣相當于各類傳統支付工具的變體,不會對貨幣政策和宏觀經濟產生過多影響。例如,在批發端 (Wholesale),央行數字貨幣以 100%準備金抵押發行,并限定于銀行間支付的封閉場景,那么它對貨幣供應量的影響 “中性”,不影響宏觀經濟。在這樣的央行數字貨幣環境下,現有的貨幣政策框架依然適用。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