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當前穩定幣,仍然以“法幣抵押”模式為主
近2年內,法幣抵押發行模式的發展機會最大。發展的方向是,更強的主體信任、審計信任及監管合規設計。
未來3-5年,“
區塊鏈資產抵押”和“仿央行供求調控”模式會進一步發展,這根本上有賴于區塊鏈數字資產市場的成熟,和投資者的成熟。
很多年之后,當市場足夠成熟的時候,我們有理由預測,“
比特幣”就會成為一種穩定幣。
第二,數字法幣跟穩定幣還不是競爭關系
如果穩定幣滿足的是“
token投資交易”的需求,那么只要法幣監管限制不放開,無論是傳統法幣還是數字法幣都不能入場,穩定幣就還有存在的價值。
當穩定幣作為銀行的“支付結算工具”,流轉在各大銀行的區塊鏈結算網絡上,那穩定幣就是一種“數字法幣”,只不過其背后不是最高一級的中央銀行,而是商業銀行的信用。當然它的前提是,這些銀行足額準備發行。
第三,摩根大通、日本瑞穗金融巨頭的“穩定幣”本質上是法幣的支付結算工具,但有生態布局的意義
摩根大通的JPMCoin 與美元1:1兌換,在銀行機構和大客戶間流轉,客戶需1:1存儲美元來換取JPMCoin。日本瑞穗的JCoin與日元1:1兌換,能夠支持C端消費者支付。
對于客戶而言,這與將紙鈔存在銀行,銀行卡上面多了一串數字,沒有本質區別。但對于銀行機構而言,他們能夠使用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即結算”的高效結算網絡,并且區塊鏈結算網絡的價值將隨著參與網絡主體的增多而不斷擴大,作為這個“穩定幣”網絡的發起者,很顯然,在其各自的產業生態布局上將具有先發優勢和主動權。
寫在最后的話,有很多朋友在關心,穩定幣是不是區塊鏈Token的2.0時期? 希望這篇解讀能讓大家明白,第一,“穩定幣”并不是區塊鏈的2.0,它只是區塊鏈投資市場在合規限制下發展出來的一個支線,但它同時也是區塊鏈數字資產市場發展的終極理想——一個“穩定”的比特幣;第二,銀行巨頭們布局“穩定幣”,“穩定幣”自身從1.0發展到2.0,從服務于Token投資,到切實應用在金融支付領域,這是“區塊鏈技術應用”的一次重大進步。目前來看,銀行巨頭們發行的“穩定幣”都1:1足額存款,尚不涉及“貨幣創造”的問題,將來,如果產業界的巨頭們紛紛發行“穩定幣”,用于上下游的支付結算,那在金融改革的層面將具有更加重大的意義。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