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一個黑暗森林體系里,算力越大的幣種越容易活下去,算力越小的幣種越容易死亡。還是以ETC為例,ETC之所以會發生51%攻擊,是因為近期
區塊鏈資金熱度下降,導致全網挖礦算力下降,從而使攻擊成本變得尤其低。如果ETC的價格一路下挫,伴隨攻擊成本降低,51%攻擊將越來越容易,也會越來越多。如果開發者不想辦法干預應對,將形成一個死亡循環。
萊特幣創始人李啟威就發推表示:“要小心那些在各自的算力中不占主導地位的
數字貨幣,特別是那些很容易租賃算力(NiceHash-able)挖掘的。”這是在POW黑暗森林世界里要注意的重要事項。
我們繼續回到羅金海所設想的POW數字貨幣的黑暗森林世界。羅金海認為,算力中心化是“黑暗森林”的攻擊前提。算力中心化意味著算力中心與該幣種的利益高度綁定,該中心愿意為了幣種的發展出錢消滅其他同算法的競爭幣種。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有四點構成了戰爭的基礎要義:
2、森林中擁有強大的中心化算力;
3、算力和本幣之間有著強大的利益捆綁;
4、新幣種與目標幣種存在競爭,目標威脅本幣利益;
同時,羅金海認為發起“黑暗森林”攻擊時,攻擊者需要具備以下要求:
1、 具有足夠覆蓋目標算法的51%算力;
2、 有能實現算法攻擊的技術能力;
3、 擁有隱藏自己身份的公共礦池;
在ETC和BTG的51%攻擊中,Nicehash為攻擊者們提供了攻擊條件。一個公共的算力租賃平臺,使得攻擊者隱藏自己的身份變得極其容易(暴露身份可能會使攻擊者受到報復),成本也變得十分低廉。——礦工無需擁有自己的硬件設備也能進行挖礦,這是當年書寫
比特幣白皮書的中本聰所沒有想到的。否則,他所需要考量的維護系統安全的激勵模型將變得十分復雜。
然而,隨著算力租賃的盛行和數字貨幣
金融市場的發達,黑暗森林的本質可能更接近中本聰所構想的“激勵”模型。在羅金海的設想中,使用51%攻擊摧毀一個幣種,其背后的動機是為了保衛本幣,使本幣良好發展,這個動機仍然是積極的(因為有自己想保護的東西)。但是,在現實世界中,一個對ETH沒有感情和利益干系的礦工,假使攻擊ETC對其收益大于成本,能取得一筆不菲的收益,他依然會去做這件事。雖然這件事間接有利于ETH社區,但他并不關心(他的動機是消極的)。
假使毀滅可以給人類帶來收益,人類將熱衷于毀滅。
我們可以將那些隱藏在森林背后的開槍者分為兩類:一類是為了保護本幣而開槍的獵手,哪怕單次襲擊行動無法直接帶來收益,他們也愿意為了本幣作出犧牲;一類是沒有想要保護的幣種,可以從毀滅中直接獲利的獵手。前者像叱咤風云的政治家,后者卻像華爾街上的金融巨鱷。
兩者對于那些在同一POW算法下發展較好、略有聲望的小幣種都是不可忽視的威脅。沒人知道,他們將在什么時候扣動手中的扳機。
這大概也是沒有新項目接著采用SHA 256算法的原因。假使某一項目方懷揣雄心壯志,一心想在加密貨幣領域干一番事業,他一定不想陷入比特幣所在的黑暗森林,把項目直接送進一個絞肉機。然而,對于那些沒有強大背景、同時又沒有更改算法的分叉幣,“黑暗森林”就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巧合的是,ETC和BTG都是兩個最有名幣種的分叉幣,它們也都沒有可靠的背景,為自己提供足夠的守護算力。
讓我們再來回顧中本聰的這句話,一定會讀出新的意味:
如果有一個貪婪的攻擊者能夠調集比所有誠實節點加起來還要多的CPU計算力,那么他就面臨一個選擇:要么將其用于誠實工作產生新的電子貨幣,或者將其用于進行雙花攻擊。那么他會發現,按照規則行事、誠實工作是更有利可圖的。因為該等規則使得他能夠擁有更多的電子貨幣,而不是破壞這個系統使得其自身財富的有效性受損。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