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九·四”之后,
比特幣價格迎來了更為瘋狂的上漲,更多新人涌入礦圈,華強北成了這些淘機客們的第一站。
德惠康礦業就是在去年 10 月份掛牌營業的。在此之前,德惠康已在此處做了數年的電腦生意。阿燦笑稱,像這種檔口就稱為“老賽格”。
阿燦還記得,當時加上得惠康礦業,賽格五樓也只有三家礦業檔口。
隨著礦機市場被炒熱,來自沙井甚至外地的礦機經銷商也先后來此安家落戶。到了 1 月份時,賽格的礦機檔口達到了一個高潮。根據《棱鏡》的描述,賽格的四五樓幾乎全都在做礦機。
在礦機檔口前,長長的求購隊伍中,不乏大量的外國人。他們從俄羅斯、吉爾吉斯斯坦、新加坡等地遠道而來。
對于他們來說,華強北就像一個批發市場,在售的幾款礦機價格差異不大,市場近乎透明。他們需要做的就是,用微信外加翻譯軟件進行簡單詢問,確保商家的確有現貨,價格又不至于太高昂。在這個市場,目標明確的人們之間,做生意的效率十分的高。
紀昌明感慨,那些素未謀面的客戶,在沒有任何擔保的情況下,把一筆筆數百萬的定金打到自己的賬戶上。這種瘋狂在其他行業中是難以想象的。“在那個環境下,就是最末端的礦機檔口,一臺礦機至少也有幾百上千的中間費。它的收益讓人著魔,并愿為此冒風險。”
華強北礦機市場暴利的勢頭是在過完年后漸漸退去的,但在當時鮮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大部分人還沉浸在兩個月前的一本萬利狀態。因此,經銷商們繼續囤貨,但之前的那波上漲基本上已把所有市場都消化干凈了,因此,當時囤貨就意味著要賠本出售。
阿燦向 Odaily星球日報坦言,他所在的礦業囤貨 3 個月,基本把賺到的錢都搭進去了。
回過頭去看這次市場的下行,紀昌明認為,其實這個產業暴利時代已經一去不返。
去年,去年紀昌明的礦業僅靠六七個人,就賺了數千萬元。“這依憑的是天時地利人和。”紀昌明總結道。
天時是幣價飆升,而礦機廠商普遍未進入量產階段。地利是這些經銷商背靠幾大重要廠商的生產基地,以及依靠產業基礎逐漸發展起來的華強北,出貨、中轉便利。人和則是當時的幣價新高點吸引了不少韭菜入場,加上當時還沒有那么多經銷商。
這些,當時都讓華強北成為一個賣方市場,不管是哪個環節,“只要能拿到貨,傻子在里面都能賺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