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金融社會責任和可持續問題將會成為未來需要探索的問題。 確切講,供應鏈金融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包括了兩層含義: 第一層含義 指的是是供應鏈金融合規經營,以及保障中小微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責任。
供應鏈金融的合規化既是金融監管的要求,也是可持續化發展的呼喚。 產業和金融是供應鏈金融的兩翼,相互融合推動了供應鏈金融的產生和發展,但是這并不表明兩者可以混淆,需要關注的是隨著當前供應鏈金融的浪潮,開始出現了混同的狀態,即產業企業熱衷金融活動,將供應鏈金融視同重要的投資收益或利潤來源,直接介入資金借貸,或者充當“二銀行”的角色(即利用自身的核心地位從銀行等金融機構獲取優惠的資金,然后以較高利率融資給企業,獲取巨額利差),這種做法明顯違背了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小微企業的初衷,不利于供應鏈金融的持續穩定發展。事實上,產業端需要明確他們是信用的創造者,是資金流動的促進方,但是其本身并不是資金的提供者,在供應鏈金融中資金提供方是合法持有資質的金融機構。同樣,作為資金端需要明確他們是信用的傳遞者,為產業服務提供保障,而不能將產業視為金融博利的工具。
供應鏈金融社會責任的第二層含義 指的是能借助于供應鏈服務和金融真正服務于處于劣勢地位的農戶以及可循環行業,打造持續可循環、具有競爭力的
農業供應鏈和再循環產業供應鏈。
當今農業供應鏈建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首先在組織結構上,產業鏈各類參與主體分散化,沒有形成集約化組織形態;其次,在業務流程上,經營流程的低效率也是農業供應鏈建設需要解決的問題;第三,在產業服務上,一方面分散化的客戶無法有效對應市場,真正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農業生產,在保障農戶自身利益的基礎上,有效供給農產品;另一方面農資經營者、農業技術服務者以及金融機構等,并沒能滲透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和產后,實現有效的、風險可控的全程服務。
因此,供應鏈金融下一個藍海一是農業供應鏈服務和金融, 即一方面如何將分散的農戶組織進入供應鏈運營,另一方面結合農資農具經營者,并且通過供應鏈服務(如農產品和訂單標準化、冷鏈冷庫服務)和金融支持,真正實現農業訂單生產,實現生產與市場的有效結合,形成產業競爭力。除了農業供應鏈金融外,如何在綠色再循環產業通過供應鏈金融實現產業競爭力也是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循環產業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包括產廢信息缺失造成監管不力,行業無序,行業標準缺失使得行業運營效率低下,企業信用體系缺失導致融資困難,資金利用率低等問題,因此,如何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基礎上,通過供應鏈服務和金融重塑產業競爭力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