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形態集四種主體為一身, 也就是該企業本身就是供應鏈運營的參與者,同時自身搭建了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并且根據供應鏈運營數據,挖掘分析上下游的信用狀況,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而資金也來自自己的金融公司,通常這種形態的供應鏈金融組織方式只有大型企業才能實施。
第二種形態是集前三種角色為一體, 即本身是供應鏈運營參與者,同時也建設了服務平臺,也發揮了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但是流動性提供者是獨立的銀行等金融機構,他們相互協同配合開展供應鏈金融服務。
第三種形態是供應鏈參與企業搭建了供應鏈服務平臺, 他們將數據傳遞給金融機構,后者發揮了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同時資金來自金融機構。
第四種形態是供應鏈參與者本身并不具備充足的資源和能力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 因此,與外部專業的技術公司合作,幫助建設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同時與外部的金融機構合作,由其充當綜合風險管理者和流動性提供者的作用。
第五種形態是供應鏈金融專業服務商, 發揮著平臺服務商和綜合風險管理者的作用,他們與產業供應鏈企業合作,同時從外部引入金融機構,為產業供應鏈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第六種形態是一種特殊狀況的組織形式, 他們通過網絡平臺在組織產業供應鏈運行,同時結合多種金融機構為網絡平臺中的參與主體提供金融服務,而他們同時又承擔綜合風險管理的作用。
第七種形態往往是金融機構推動的供應鏈金融, 他們通過搭建供應鏈金融服務平臺試圖掌握產業供應鏈參與者的經營數據,并且通過挖掘數據從而全面地把握產業企業的信用,并且響應決策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