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銀行機制是無抵押穩定通證的第一種嘗試,其思想可以追溯至20世紀70年代哈耶克所描述的私人發行、無抵押、價格穩定的競爭化貨幣體系的構想。最初的算法銀行構想是Seignorage Shares,由Robert Sams于2014年提出,其后Basis引入了債券通證的概念,創造出完全無抵押的穩定通證。這種機制做出了脫離抵押品的嘗試,目前已經有Basis、Carbon、Fragments和Kowala等品種,是內部錨穩定通證的先驅。
3.1 模擬現實貨幣體系,錨定使用需求
算法銀行機制的代表Basis設計借鑒了現實經濟的貨幣體系,建立了根據市場需求調節穩定通證發行量的機制。Basis系統有穩定通證Basis、Sharetokens和BondTokens。穩定通證Basis是與美元價值掛鉤的核心通證;BondTokens在需要收緊供應量時發行回收穩定通證,作用類似于央行票據,其模式參考了信用貨幣體系下央行的職能;ShareTokens的持有者分享穩定通證的新發行量中償還完BondTokens后的部分作為分紅。總體來說,這個機制借鑒了現實的中央銀行,根據貨幣需求調整供給量,以發行BondTokens(相當于央行票據)形式收縮流動性,以贖回BondTokens和增發Basis形式擴張流動性,并將鑄幣稅以增發Basis形式分配給ShareTokens持有者。

算法銀行穩定通證錨定使用需求,是內部錨機制的先驅。算法銀行機制調節穩定通證供應量以維持價格,通證價格實際上對應的是系統的供求關系,也就是說,穩定通證的錨是區塊鏈體系內的流動性需求,是一種內部錨。隨著行業的發展,通證市場的獨立性將越來越強,那么作為價值尺度、交易媒介、儲藏手段和支付工具的穩定通證長遠來看有必要錨定內部指標。雖然Basis在機制設計上存在諸多不完善,但其在內部錨方向的嘗試對行業有開創性作用,是一條具有更多可能性的路線。
3.2 市場共識難以形成,缺乏恐慌糾正機制
當前的算法銀行模式的生態發展依賴使用需求的擴大,但是其機制設計決定這種穩定通證難以在早期形成廣泛共識。現存算法銀行穩定通證僅僅錨定使用需求,構建了成熟體系的供應量控制機制,但缺少了系統冷啟動的過程。如果通證已經有了廣泛的市場認同,這一機制是可行的,但早期缺乏規模的情況下,其既無使用需求又無價值依托,外部資金沒有任何理由選擇兌換這類穩定通證。此外,當前算法銀行模式增發通證完全作為類鑄幣稅分配,穩定通證持有者不能享受體系規模增長紅利,甚至沒有利息,不公平的分配機制很難吸引新的參與者。我們認為,穩定通證早期應該引入某些外部錨,隨著生態的擴大和外部性的顯現,再過度到內部錨。
市場存在嚴重恐慌時,算法銀行難以有效糾正價格,穩定通證會進入死亡螺旋。當前以Basis為代表的算法銀行機制主要通過控制供給量和發行類債券維持價格,這在穩定通證市場信心較好時是可行的,但是如果遇到市場需求的大幅減少甚至恐慌,其價格維持機制存在問題。供給方面,穩定通證發行量最大限度只能減少到0,而類債券通證在人們遠期預期很悲觀時也難以有效發行。如果價格向下偏離到一定程度,以上兩種穩定方法都無法做到有效糾正,通證會不可避免地進入死亡螺旋,價格和市值或歸零。這個問題如果無法解決,算法銀行難以創造真正的穩定通證。
附注:
因一些原因,本文中的一些名詞標注并不是十分精準,主要如:通證、數字通證、數字currency、貨幣、token、Crowdsale等,讀者如有疑問,可來電來函共同探討。
通證通研究院 × FENBUSHI DIGITAL 聯合出品
文:宋雙杰,CFA;吳振宇
特別顧問:沈波,Rin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