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
金融對于礦圈的運作認知無法理解,所以他們很難認相應的商業模式,甚至包括很多傳統投資人,他們看待挖礦的事情還是從純投機的角度入手。
從多個角度來看,俞陽認為,挖礦確實代表了一個新的方向。有很多的公司上市融資比較困難,早期盈利困難,這種公司可以依靠這種方式來堅持到盈利。
而大數據到了后面,數據的價值就越高,他越容易賺更多的錢,只不過他前期會比較難,那么前期這個困難期,可以用挖礦的方式來度過。
但是數字資產現在還都計入表外。對于傳統投資人來說,他們看財報只會看到資產越來越少。應該有一種方式,讓法幣本位和幣本位的雙方都能接受。俞陽所在的礦海會也在思考和研究。
下個月由礦海會主辦的大會上,會公布他們探索的一個方向。
對幣本位和法幣本位,兩種認知邏輯會不太一樣,俞陽說,對礦工來說,你挖礦,你是幣本位的。而對于傳統投資人來說,他要看的是我投了一百萬,我的回報是多少,我能變成多少。不會去理解我產生了多少幣,這是兩種認知現在的矛盾點。
礦海會在研究一種方式可以讓接受法幣本位的這些傳統投資人,也能理解礦場的邏輯。就是我如果來投礦場的話,我的回報到底應該是多少。大家傳統的投資是這樣一種認知,就是第一個幣價漲跌決定我的收益是多少,還有一個就是難度的高低影響我的幣價是多少,這兩個變量影響我的動態收益。
18年開始有一些礦工采用套期保值的方式,來充抵掉幣價漲跌的風險。但是難度漲跌的風險,目前沒有其他的方式可以規避。所以,實際上礦場的挖礦投資回報還是一個動態的收益。
礦海會會在十二月的大會上,宣布一個金融工具,他們聯合了資管公司包括幾個大資方,研究出一個方式讓雙方都能接受。
傳統資本市場的對于數字資產的定義以及會計準則,目前還需要時間,短期內估計行不通。
單純從技術投資來說,吳彥君認為礦場投資是有意義的。因為把錢投進去,能創造出更好的技術,這樣用更少的電產出更多的算力。
俞陽表示,礦海會有一些礦工是自己買芯片,自己造礦機,自己挖,不賣。自己制造自己用的礦機,他覺得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