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業務交易體系由交易結構與各參與方構成。隨著ABS交易結構設計復雜性不斷提升,當前金融服務基礎設施已無法滿足越來越高的管理水平需求。錯綜復雜的資產信息與交易鏈條對業務整體化形成了沖擊,將交易各方、各環節隔離,生態呈現破碎形態,瓶頸也隨之顯現。第一,入池資產多,穿透性差。出于風險考慮,投資者對證券化產品預期收益、回款周期及安全性的評估過度依賴于信用評級機構的投后基礎資產跟蹤與監督,無法直接觸及入池基礎資產。對于投資者來說,目前大多傾向依靠發行主體信用背書和外部評級,底層資產呈現透明度低,難以有效監控資產池情況。第二,融資流程復雜冗長,效率低下。真實資產狀況掌握在發起人手中,當前管理水平的信息整合時效性、條理性不達市場期望,增加多余試探成本。第三,信息數據缺失,評級定價困難。資產動態入池提高信息披露難度、加重不對稱性,在投后管理階段,后入池的資產質量難以保證與及時跟進,發行方對資產的管理能力存疑。征信制度相對匱乏給金融公司建立客戶信用檔案造成很大挑戰,大量模型試驗提高了壞賬風險,風險定價準確性低,投資者信心不足。
ABS一體化交易體系優勢凸顯
區塊鏈作為一種不可篡改、透明安全、多中心化的數據儲存技術,兼有海量數據處理、溯源能力與靈活高效的分析手段,天然適合創造新的信任與操作機制,打造一體化交易體系。首先,分布式賬本能重新設計底層系統,給參與各方提供資產質量、交易信息的共同記錄。此外,數據庫上實時更新各參與機構的資金交易信息,摒棄過去耗費多余資源的清算環節。針對目前資產證券化的痛點,區塊鏈賦能ABS一體化生態有望打破傳統模式禁錮:
資產穿透
穿透資產主要用于消弭信息不對稱。將ABS運行路徑中的資產信息和現金流信息入鏈,項目的參與各方因此擁有共識信息。從資產評級角度,傳統資產評級機構的評論往往帶有主觀性,且主體信用評級與項目信用評級難以剝離,評價客觀性有待商榷。利用區塊鏈數據庫中詳實記錄的數據可輕易將項目數據分離出來,生成獨立的項目與主體信用評價,有助于健全投資評價體系。從風險控制角度,在智能合約中編入預警參數與相應的違規處置、合約終止等止損操作設置,設置業務時間、資金閾值,觸發條件后自動執行投資或擔保措施,從根源上預防SPV管理人等參與方的違約行為,保障投資人利益。得益于分布式結構的設計,金融監管機構只需加入接入其中一個節點便可實時監控金融杠桿等狀態,憑借永久性審計追溯防范系統性風險。
提升效率
傳統的標準資產證券化業務至少包含10多個參與方,交易鏈條極長,資產信息與資金需經過層層流轉。借款人向權益人借款形成初始債權資產,權益人經過考核,篩選適合資產進行資產證券化操作,發起人聘請證券公司或信托公司作為計劃管理人或受托人(SPV),再經過評級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所等完善,最后通過承銷商發行[vi]。區塊鏈技術可自動根據資產數據與產品特征的匹配度高效篩選出符合標準的底層資產,縮短Pre-ABS準備時間;智能合約自動執行設計在交易過程中減少操作成本。
活躍市場
長期以來,我國資產證券化在二級市場上流動性相對缺乏制約了ABS市場的發展擴大,大多投資者更傾向于將ABS持有到期。信息不對稱不透明、定價可信度低是ABS在二級市場交投寡淡的重要因素,引入區塊鏈技術的ABS能曝光資產證券化交易結構中的激勵錯配信息,緩解委托-代理問題,幫助更好地完成價格發現,從而提升投資者信心,促進ABS在二級市場的流動。另一方面,區塊鏈技術有助于提升金融交易系統的安全彈性。攻擊者需改寫一半以上的節點才能破壞數據,系統安全性隨著參與節點的增加而提升;多個同時運作的“并聯”節點能保證在某一節點出現癱瘓時,其他節點仍能可靠運作,容錯性大大提高。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