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證券化作為填補債券市場鏈接實體經濟與金融活動空缺的重要工具,對提高資產配置效率具有重要意義。受到發展階段與技術水平限制,我國資產證券化發行規模與流動性不及預期。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楊望,瀚德金融科技研究院副研究員周鈺筠在《中國金融》撰文,對區塊鏈在資產證券化交易體系的應用案例進行研究,結論表明區塊鏈技術有助于加速構建一體化的資產證券化交易體系,從而打破ABS信息黑箱、破壁發展困境、激發市場活力。

資產證券化(Asset-backed Securities, ABS)自2005年傳入國內,經歷了長時間的曲折發展,甚至受到亞洲金融危機沖擊一度被叫停,在2011年才再次重啟券商資產證券化試點[i]。考慮到起步時間晚與國內金融市場環境的客觀因素,我國ABS在法律法規建設、監管機制、二級市場流動性、風險定價與評級、市場參與度等方面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許多不足[ii]。
區塊鏈技術打破了以數據庫為中樞的傳統模式,數據的錄入與存放由各個節點共同完成,并共同擁有完整賬本。在資產證券化場景中搭建全新流程與基礎設施,提升效率與安全性,有望解決資產證券化流程復雜不透明、缺乏活力的缺陷。近幾年已有不少學者針對這一主題展開研究。管同偉[iii](2018)指出利用區塊鏈特有的信息處理技術可有效消除ABS的結構性風險。溫勝輝[iv](2018)認為引入區塊鏈技術可實現ABS底層資產保真,增強投資人信心。徐光[v](2018)等人認為應用區塊鏈技術可以重新設計ABS傳統業務模式,優化整體業務流程。本文將結合國內ABS發展現狀與瓶頸,探索區塊鏈如何應用于一體化的ABS交易體系破壁ABS困境,并結合具體區塊鏈ABS平臺與區塊鏈ABS案例研究,對國內ABS市場發展提供參考建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