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前,
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管理學教授魏煒曾將商業模式定義為“利益相關者的交易結構”。即一個企業是由不同的內部、外部利益主體投入資源能力,提供產品服務,互相通過交易來創造和獲取價值的交易網絡。這個交易網絡要想有效率,要想價值創造的空間夠大,很重要的就是需要設立一個非常好的商業模式。
而
區塊鏈之于商業模式的意義在于,它能夠重構虛擬世界的交易成本,顛覆原有的信用模式,共識機制以及履約方式,使得信用成本、達成共識的成本、履約成本足夠低,進而提升價值創造的效率。或者換句話說,商業模式的每一次創新背后,都是組織在成本與效率之間的再平衡過程。而在區塊鏈時代,成本與效率的再平衡過程中生態價值的重要性正日益突顯。
魏煒教授認為,
區塊鏈技術實際上是重構商業模式的技術基礎,只不過它打造的不再是一個單純的企業,而是一個個的生態系統。站在區塊鏈的思維上進行企業設計時,不再是傳統的站在企業邊界來考慮自己的價值創造,而是站在生態系統的邊界來看企業的價值創造。這就像區塊鏈上整體的鏈的價值升高后,
token的價值才會越來越高一樣。
與此相呼應,市場對企業生態圈價值的認同也日益提升,在這一背景下,區塊鏈推動的全新的商業模式開始呈現,一種全新的分布式商業的組織結構也正式起航。按照肖風的判斷,正是因為是對價值流的傳遞,所以區塊鏈最早影響的行業集中在了
金融領域,但是,接下來,任何標有價值傳遞屬性的產業都有可能被影響、改變或重塑。
但是,這種商業模式的改變與互聯網經濟仍有著巨大的差異,在互聯網時代,滿足用戶需求就可以獲得流量,實現產品的銷售,所以個性化定制、大規模定制成為了互聯網經濟對制造業產業的重塑,但是在區塊鏈時代,僅僅滿足用戶需求仍然不夠,它需要用戶的參與并達成共識,如何建立共識機制,則成為考驗商業模式能否成功的基礎。
那么,如何建立共識模式,哪些行業最有可能最早擁有形成共識的基礎,在建立共識體系過程中的風險又有哪些,如何發現或創造有共識機制的商業模式呢?
談毅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分布式的賬本,代表的是所有人的共識。在共識的基礎上,產生像加密序列號一樣的一系列通證。這個通證在理論上能夠可以分割不可分割的資產,可以交易不可交易的資產。”
其中一種資產就是數據信息,在談毅看來,個人數據價值是未來的金礦,但這個金礦尚沒有被更多的消費者使用起來。整個互聯網排名前幾的公司,比如 Google、
百度等等,都是依靠廣告作為核心收入,依據都是我們消費者的數據,這些數據本該歸用戶所有。在區塊鏈提供的新模式中,消費者通過他們的行為、參與、購買企業的產品來擁有 Token,進而實現“消費即投資”的新型生產關系。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為用戶信息的確權本身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共識機制。目前,談毅創辦的BAIC就旨在解決這一問題,并將BAIC公鏈定位為世界上最大的基于區塊鏈的個人數據銀行平臺。
“BAIC 做的事情就是讓本來屬于消費者的數據,他的生活習慣、瀏覽習慣、
物聯網的使用數據等,通過 BAIC 的公鏈進行確權,讓各種各樣的物聯網數據歸還給用戶所有,包括對應支持的智能家居、手機或者其他電子產品,產生數據的所有權、存儲權、商業權都歸用戶所有。用戶有權利將數據進行交易,直接變現,擁有所謂的最終數據權利。形成個人的數據銀行。”談毅表示。
不過,問題也隨之而來,如果數據歸個人所有,那么數據隱私如何保護就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通常的看法是認為數據財富在區塊鏈上,也在一道門的后面,只有拿著鑰匙的人才能去開啟這扇門,也就是說只有在權利人的控制之下,這些數據才能被使用或交易。所以,在保證密鑰的安全性方面,區塊鏈的一個技術問題“身份認證”將變得更為重要。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