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人類技術革命的軌跡,從汽車、飛機、輪船的物流技術,到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進行信息通訊的信息流技術,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數字化的時代,但是,當大量的價值載體都被數字化之后,這些數字化的價值如何進行交換、傳遞、轉移就會成為一個問題,而
區塊鏈恰恰解決的是一個價值流傳遞的問題,這也是區塊鏈受到高度關注的一個重要原因。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萬向區塊鏈實驗室創始人肖風就表示:“我們已經從信息互聯網時代走向價值互聯網時代,互聯網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基礎設施。作為第二代互聯網,
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TCP/IP結構中與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同等重要的價值傳輸協議,也可以說,HTTP與區塊鏈價值傳輸協議(BLOCK CHAIN)是互聯網應用協議中最核心的兩個協議。”
肖風同時還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區塊鏈投資基金——分布式資本的合伙人,作為國內最早研究、布局區塊鏈的企業家,他認為:“因為信息互聯網,人類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福利因此大幅增加;因為價值互聯網,人類社會也必將迎來一場更完美的革命。”
而這場革命的前提就是對信息價值的確認,國內老牌區塊鏈團隊井通創始人周沙認為:“如果
物聯網不牽涉到信息的歸屬、信息的定價、信息的交換,那么將來可能行不通,所有人都可以‘偷窺’到所有信息。而物聯網中,世界上的數據都是通過哈希(散列函數)儲存的,而且都有標價,任何想看到信息的人都必須向信息的擁有者支付費用,這就是一種新經濟的模式。”
在周沙看來,目前物聯網是區塊鏈最大的應用場景之一,但是物聯網的本質是將獲取的終端信息放到中心端做大數據分析,這樣在獲取信息時就存在一些問題,比如信息獲取成本;信息本身的價格問題;信息的歸屬問題等等。
“舉例來說,格力把冰箱作為一個挖礦機,將獲得的信息(如每天雞蛋的需求量)反饋,反饋給相關企業(如養雞場)進行收費。在這一過程中存在信息的歸屬問題。用戶認為這樣的信息是屬于自己的,應該是我向對方收費,而不是對方向我收費。或者說不能免費把信息拿走。”
不只是格力,在貴陽大數據交易所以及更多的數據平臺上,C端用戶貢獻數據是很敏感的,除非用戶本身愿意,否則,這些數據的加工、處理、交易和交換都存在法律上的風險以及實踐中的隱患。
所以,數據信息雖然是有價值的,但在信息的交換傳遞之前首先需要進行確權定價。換句話說,如何為這些個人信息定價就會變得很重要,在這方面不得不提到通證(
token)的應用。
準確來說,Token是一個權益證明,它伴隨著共享經濟而出現,在共享經濟時代,人們注重的不是所有權而是使用權,而在使用權上就必須有使用權證,Token就是這樣一個權證。
肖風就表示:“分布式商業模式盡管具體表現形式多種多樣,在目前這樣一個早期階段,我們還沒有窮盡的能力。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輕所有權,重使用權,甚至沒有所有權,只有使用權。”
然而,由于2017年投機類權證的火熱,權證價格的增長嚴重依賴于資本的炒作,導致了國內七部委已聯合發文禁止
ico,這讓Token一詞變得比較敏感,但在區塊鏈領域,Token不可回避,而Token在區塊鏈意義上的真正回歸本源,將依賴于相應應用場景下使用類權證的興起。
在周沙看來,“Token在區塊鏈的應用里的變革,可以從兩個方面理解:第一,Token在用戶應用中加入了可交換、可衡量的性能。很多信息本來是無法衡量的,但在區塊鏈上的應用中加入Token后就可以用錢來衡量。第二,一代互聯網傳統的應用的定義規則,往往是程序開發者定義的,但是加入Token后,就可以讓Token的
金融屬性來定義。就好比在金融市場上有“看不見的手”推動股價變化,Token就像‘看不見的手’,規則不再需要程序開發者來預先定義,而是讓廣大Token的使用者通過逐利的方式來決定其發展方向。”
同樣以格力通為例,如果每次格力提取信息就支付Token,用戶可以使用這些Token去交易或轉化成現金。這種方式本身也實現了信息的分層。另外,對于信息的價格問題,這取決于消費者本身,比如消費者的收入水平、職業等。這些信息決定了信息在Token上的定價。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