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技術在商品交易行業中有諸多發展的機會,但也面臨著來自于技術環境和應用環境的挑戰,以下對此逐一進行討論。
區塊鏈屬于新興技術,相關技術的發展和突破是需要時間積累的,尤其是一下三個重點領域的技術難題:
在區塊鏈的性能方面,首先需要考慮的就是區塊鏈系統的性能問題。以目前最知名的區塊鏈公有鏈
比特幣為例:每個節點都可以通過消耗自身的計算力來爭取獲得區塊鏈的出塊權。為了減小區塊鏈網絡出現分叉的概率,目前比特幣網絡的出塊時間間隔為10分鐘。反觀
聯盟鏈和私有鏈,只有部分節點能對區塊鏈進行直接的寫操作,出塊時間間隔從數分鐘降到數秒。但具體選用什么共識算法才能在性能達到最優,需要根據商品交易的具體系統設計和網絡架構進行進一步的實驗和評估。
在鏈上數據保密方面,數據保密也是區塊鏈系統另一個需要重點考量的問題。傳統商品交易模式下,交易數據存儲在中心服務器上,并由運營中心負責保護所有的數據隱私。如今由于區塊鏈技術,每個區塊鏈節點都可以獲得鏈上數據的備份,數據在鏈上公開透明,并不存在可以掌控區塊鏈上數據訪問權限的運營中心。針對商品交易的業務場景,何種數據可以寫入鏈,如何保護入鏈數據不被非授權方解析出明文,相關問題需要設計權限管理機制和數據訪問權限。
在分布式系統升級方面,區塊鏈網絡是由運行著同一個區塊鏈協議的相互獨立的節點組成的。這種松散的分布式系統結構,增加了區塊鏈協議升級的難度,區塊鏈系統不可能關閉系統然后集中進行升級。根據舊版本的協議是否可以接受新協議產生的數據,區塊鏈有軟分叉與硬分叉兩種不同的協議升級機制。軟分叉具有“向前兼容性”,新、舊節點可以在同一條區塊鏈上添加塊;硬分叉不具有“向前兼容性”,區塊鏈可能會分叉出多條含有新版協議區塊的鏈,或不含有新版區塊的鏈。兩種方式互有優缺點,需要結合商品交易的具體情況,進一步優化區塊鏈協議升級流程。
在區塊鏈項目的具體落地中,還有諸多因素需要從多角度進行思考,包括監管機構角度、商品交易中心角度和行業角度。
對監管機構而言,目前區塊鏈技術還在發展初期,即使經過未來幾年的發展,區塊鏈技術相對成熟,要在監管機構中進行運用落地還需要漫長的推廣和消化過程。與此同時,整個區塊鏈上的商品交易市場的生態系統還在建立初期:相關的人才培養,配套系統的開發和相關服務的建立,亟待進一步的發展。除此以外,對于監管機構,還須面對的問題還有:制定區塊鏈上的商品交易流程,撰寫新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等等。
對商品交易中心而言,把區塊鏈這種新型技術融入具體業務中也有諸多挑戰。首先,商品交易中心自己需要深刻理解區塊鏈的技術特性,挖掘這項技術能為商品交易業務帶來的優勢,是否還會對原有的業務模式產生影響。其次,在項目具體實施過程中,在保證技術的可擴展性同時兼顧實際運營的可操作性。從戰略角度做到,進行長遠的合理布局,把握好不同階段的發展節奏,對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預判和管理。
從行業角度來看,把區塊鏈技術和商品交易業務融合帶來的第一個變化就是管理模式的轉變。傳統業務流程里,商品交易中心對整個流程進行監督和把控。但區塊鏈的技術特性是分布式、半中心化、甚至去中心化。把區塊鏈技術引入商品交易業務流程,原來的以交易中心為核心的管理架構變得不再適用了。同時,由于區塊鏈技術與商品交易場景的結合還在不斷探索和演化中,原有的行業流程和規范可能失效。在兼顧未來可拓展性的情況下,新的流程規范需要建立。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