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幣集團創始人
李林在7月26日晚鏈得得“吐槽大會”上直面否定了市場上的這一消息,但同時表示火幣集團不排除在傳統資本市場上市的可能性。
李林表示,以
區塊鏈為代表的虛擬世界和傳統的
金融體系構筑的“雙軌制”體系將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并行。
他說道:“在區塊鏈的市場里,通過平臺幣幫助我們實現區塊鏈領域眾品牌等眾多場景,我相信借助傳統資本市場能夠獲得很大幫助。”
而近日火幣李林收購港股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3.73%股份的動作,讓“火幣借殼上市”猜測再次站上輿論中心。站在
數字貨幣行業前端的火幣交易所,此番積極擁抱傳統證券市場,似乎有著更強的標本意義。這是否會成為火幣“雙軌化”體系的前瞻性布局?
股權轉讓下的“殼交易”
8月27日晚,港交所披露易顯示,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大股東分別向火幣集團董事長李林和裂變資本董事長滕榮松轉讓73.73%和6.8%的股權。轉讓完成后,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成為桐成控股實際控制人。
(桐成控股股權變動情況)
經鏈得得作者估算,按照所持股份比例,李林收購股份斥資超過5.42億港元。
受利好消息的沖擊,桐成控股與火幣集團大股東間的“買賣”交易在二級市場上引發巨大波動,在桐成控股8月30日復牌的當天,股價大漲70.13%,當日報收5.24港元,最高曾摸高6.8港元。這一價格比其3.07港元的30日均價直接翻了一倍。
對于二級市場的投資者來說,顯然對于這樁交易抱有很高的期待。該股當日總成交額1.39億港元,換手率為8.51%。而停牌前5日的成交量平均只有70.88萬港元。
需要注意的是,火幣李林以平均每股2.72港元的價格買入2.22億桐成控股股票份額,而桐成控股在停牌前的價格是3.08港元/股。對于資本市場常見的溢價收購來說,火幣卻低于市場價格的價格實現了“騰籠換鳥”。
桐成控股是一家主要生產電器相關產品及電源、電子產品的制造商。于2016年11月21日在
香港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
公司最大的收入來源是螺管線圈的銷售,2018年中報凈利98.60萬港元,同比減少54.42%。盈利能力持續下滑。
此外,其2018年上半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323.4萬港元,相較于去年同期的-1158.7萬港元,進一步擴大流出量。實際上,進入2017年以來,桐成控股報告期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資金周轉愈發緊張。
綜合盈利能力排在港股和A股同類行業128只個股中的第104名。在互聯網和新興科技公司林立的港股市場,以傳統工業零件為主營的桐成控股,生存空間愈發狹窄。
“狼多肉少”,交易所生變
關于火幣借殼謠言,李林在鏈得得“吐槽大會”上表示,火幣核心的資產即火幣交易所的業務,在全球范圍內都還沒有完全的合規,所以借殼上市從操作上存在很大的難度。
不過,桐成控股在“殼”概念中相對那些業績長期虧損、股價低位徘徊的“仙股”來說,質地相對要優質一些。而控股一家港股上市公司,顯然對火幣集團有著更長遠的規劃。
數字貨幣交易所是火幣集團的核心資產,而交易所作為數字貨幣領域中的頭部平臺,在整個生態鏈中掌握著絕對的流量和資產,也被看作是最容易“撈金”的地方。有觀點稱,火幣集團是全球領先的數字資產金融服務商,這次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也是這個數字資產行業巨頭向規范化、國際化方面發展的重要舉措。
根據國外財經網站Howmuch的數據統計,今年鼎盛時期,
幣安每天可以通過收取手續費獲得348萬美元的收入,而當時的第二名Upbit可以獲得342萬美元的收入,火幣Pro則可以獲得229萬美元的手續費收入。
比特幣成就了交易所的繁榮,但同時也促進了“狼多肉少”的局面。據CoinMarketCap統計,截止2018年8月30日,數字貨幣市場上共有13615家交易所,而數字貨幣總數僅有1910個。
但是對于這種承擔著“證監會、發改委、中登結算和券商職能”的中心化交易所來說,行業洗牌已箭在弦上。而對于數字貨幣交易所來說,于其等待被革命,不如自創新。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