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基于
區塊鏈技術的打車應用,真的能解決網約車現存的這些痛點嗎?
首先,區塊鏈本身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可追溯性、自制性、不可篡改性、匿名性這幾大特點。而在打車行業當中,這些特征都可用來改善行業中的諸多詬病。筆者通過3方面分析。
1.創造全新的信用機制
區塊鏈技術是去中心化組織,如果每個司機可以將相關的信息,例如司機身份認證、車輛以及服務的地點、評價等,添加到特定的區塊中,然后記錄在區塊鏈上,當信息上鏈之后,由于區塊鏈技術本身的不可篡改性,保證了日后信息的準確性。
當有人需要打車時,區塊鏈網絡就可以篩選出與之相應的“匹配的司機”,然后乘客與司機之間的交易通過點對點的模式完成,這樣不僅減少了中介從中扣取的高昂中介費用,也可以更好的提升司機的質量以及確保乘客的合法權益受到保護。
另一方面,司機與乘客之間最明顯的共性就是利益平衡,那區塊鏈是怎樣權衡兩者之間微妙的利益關系呢?區塊鏈的信任主要體現于分布于區塊鏈中的用戶無須信任交易的另一方,也無須信任一個中心化的機構,只需要信任區塊鏈協議下的軟件系統即可實現交易。由于智能合約具有強制執行性,技術代替了傳統的信譽中介,為交易雙方提供了新的信譽擔保機制。
這種信任的前提是區塊鏈的共識機制,即在一個互不信任的市場中,要想使各節點達成一致的充分必要條件是每個節點出于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慮,都會自發、誠實地遵守協議中預先設定的規則,以此判斷每一筆記錄的真實性,最終將這些交易記錄上鏈存儲,便于監管部門的核查與審計。同時也便于平臺自身對司乘雙方的管理。
換句話說,如果各節點具有各自獨立的利益并互相競爭,則這些節點幾乎不可能合謀欺騙,而當各節點們在網絡中擁有公共信譽時,這一點將會體現得尤為明顯。
區塊鏈技術正是運用一套基于共識的數學算法,在機器之間建立“信任”網絡,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價值互聯,從而通過技術背書而非中心化信用機構來進行全新的信用機制創造。
2.打破網約車行業壟斷現狀
滴滴為什么會從共享到壟斷呢?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在于中心化的權利過于集中,司機與乘客的私人信息全部掌握在一個中心化嚴重的第三方平臺手中,當然所謂的信用機制也是有滴滴內部自己制定的,這就導致處于壟斷地位的第三方平臺,可以一定程度地操控價格和規則。
由于區塊鏈本身就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網絡,司機與乘客成為了鏈上的諸多節點,節點與節點之間的影響,會通過網絡而形成非線性因果關系,形成開放式、扁平化、平等性的網絡系統。
而這種非線性的因果關系,之所以能夠實現,便在于區塊鏈中統一的共識機制與帶有強制性的智能合約。
3.用戶數據所有權,從公司轉移到個人
無論是在網約車平臺,還是在像微信這樣的聊天軟件中,用戶的私人數據可以說已不再“私人”,平臺利用用戶的數據來定向廣告投放,或者其他商業用途,但數據價值本身獲得的收益全歸平臺和中間商所有,與用戶無關,在這種情況下,用戶的私人數據被作為利益的籌碼無償使用。
但在區塊鏈網絡之上,任何平臺與第三方都沒有權利訪問用戶的私人數據,并且基于區塊鏈網絡的平臺在不把數據展示出來的情況下,便可通過智能合約來自動匹配相應的用戶需求,從而達到私人數據的完全保密。平臺若是想要征集用戶的數據,就必須得到用戶的允許,并且支付相應的報酬,這就實現了個人數據所產生的財富從平臺和公司手中轉移到自己的手中。
通過以上3方面可以看出,從利益平衡方面來看,區塊鏈確實可以有效地改變傳統網約車存在的諸多詬病。但如何避免惡性事件的再次發生,區塊鏈技術能做到的只能是在區塊鏈網絡上設置多重約束機制,減少不法分子的作案機會;并利用區塊鏈的強制性與信任機制來減少司機與乘客之間不必要的交流,一方面使打車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也可減少不法分子的作案動機。
不過,無論是在滴滴打車還是區塊鏈打車,人永遠是最不穩定的因素。這個世界上總是存在心懷不軌的人,總是有唯利是圖的人群,在人性的“試煉場”里,技術到底能發揮多大作用?區塊鏈技術本身并不能制止犯罪行為,技術只能起到監督威懾犯罪的作用,而從根本解決網約車安全隱患問題是不切實際的。
但不可否認的是區塊鏈能賦予普通人更多的權利、公平以及隱私,讓普通人在財富分配中,比以往擁有更多的“平等”。
(作者:鏈條CH,;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鏈門戶官方立場)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