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場壟斷,中心化嚴重
“平臺可真會賺錢,我們跑這一趟車,他們比我們掙得還多!”一個滴滴乘客在坐車時候聽到司機師傅的如此抱怨。
現存網約車領域內,結構集中,甚至演變成壟斷,導致用戶體驗變差。不斷地規模擴張,幾近壟斷地位。隨著平臺收取越來越多的中間費用,用戶打車的價格日益上漲。
2.個人信息保護和安全隱患問題
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網約車也不例外,它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隱患,尤其是乘客的私人信息保護問題。乘客在接受網約車的服務過程中,其頭像、個人電話、住址、職業,以及日常習慣通勤路線、常去的商店與餐廳等私人信息都暴露給平臺。倘若這些私人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得和利用,很可能會對乘客造成不可預估的傷害。
隨著網約車的發展,運營車輛和司機人數的增加,平臺對司機和車輛的審核監管難度增加,經常使用網約車的人們一定遇到過車輛信息或是司機信息與平臺顯示給乘客的并不一致。一旦有不法分子混入其中,勢必會對乘客的安全埋下隱患。
3.不易監管
政府主管部門面臨監管的復雜性。網約車經濟的復雜性在于,它是線上到線下的多方服務平臺,并且大部分服務過程在線下完成。只要涉及線下,就有人與人的對接,這種條件下也滋生許多意外情況的發生,由此提高了監管難度。
另一方面,平臺自身對司機和乘客雙方不易監管,對于網約車平臺而言,由于其承載量大,接入系統的司機數量龐大且良莠不齊,手機信息非常復雜,需要消耗大量的財力人力。再加上各地區城市發展水平尚不均衡,要制定一個適應全國范圍內行之有效的網約車管理細則,則具備一定難度。
以上3方面,是網約車在給我們帶來便捷出行體驗的同時,存在的現實弊端。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