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的可預期性是制造業一項非常關鍵的業務挑戰,大多數公司在自己的二級和三級供應商上幾乎沒有信息,這恰好就是之前波音公司只跟一級供應商聯系的現狀。讓端到端的供應鏈保持透明度和可見性,有助于鏈條上的眾多企業快速了解生產過程,從原材料到制造、測試和成品的生產鏈,為企業運營、風險和可持續性提供新的分析。
(圖示:波音在設計、制造等全生產鏈條加入
區塊鏈技術)
不僅如此,鏈條上的其他參與者還包括政府等。正如波音公司高級系統工程 Robert Rencher 透露,通過區塊鏈,波音公司擁有每個零部件的完整出處細節。然后,生產過程中的每個制造商、飛機所有者和維護者乃至政府監管機構,都可以訪問此信息。
除了實時信息交換之外,
區塊鏈技術甚至還可以利用智能合約,實現訂單的發布、采購,更快響應生產需求。比如,供應商在區塊鏈平臺上發布智能合約,該合約指定產品定義、數量、價格、可用日期以及運輸和付款條款等。制造商自動搜索區塊鏈中符合其要求的智能合約,根據鏈上數據驗證賣方的質量和及時性,然后完成交易,無需手動生成采購訂單。這有助于減少人為干預,并確保更快地解決付款問題。
在《德勤報告》中,受訪行業高管被問及“區塊鏈相對于現有系統的優勢”時,最高比例的答案(32%)是速度更快。這表明,企業希望利用區塊鏈的實時信息交換功能,加速業務流程并獲得更高的運營效率。
2、透明、可追蹤的生產環節,從而打擊欺詐、假冒產品,保護知識產權;
據科技咨詢公司高知特(Cognizant)統計,全球供應鏈一般涉及數千個機構,制造商和其他原材料用戶每年面臨 3000 億美元的供應鏈欺詐和泄漏。主要原因在于:確定供應鏈是一個極為緩慢且昂貴的過程,需要文書、電子郵件、電話和現場訪問等多種方式結合。
除了供應鏈欺詐之外,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估計,每年將近 5000 億美元的盜版商品問題。僅在汽車行業,假冒每年造成 120 億美元的銷售損失,影響高達 20 萬個工作崗位。可見,當制造業加入區塊鏈技術,貨物和流程更加透明、可追蹤,以及區塊鏈無法更改的特性,有助于打擊假冒產品,保護知識產權。
因此,在越來越復雜的制造業供應鏈環節中,需要更全面、更透明的監管技術,為產業提供高效率、更可靠、無縫性和可預期性。而區塊鏈技術的可溯源、透明的特點,得以跟制造業的每個環節緊密結合。
個案研究 :從供應鏈到食品安全
除了波音公司之外,在全球企業嘗試區塊鏈的步伐中,不乏其他大公司的身影。接下來,硅谷洞察研究院將對全球以及中國制造業采用區塊鏈技術的案例進行分析。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