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
金融危機僅僅是眾多金融危機中的一次,然后我們將范圍極大地推廣,考察導致金融不穩定的根本原因有哪些。我總結了三個原因:第一,信息不對稱;第二,財富收入差距的擴大;第三,投資者的不理性。其余的原因向源頭總結,基本都能歸結到這三個點上。
第一個原因:信息不對稱
經濟學對信息不對稱導致金融不穩定的研究比較早,從1932年費雪的債務通縮理論,到后來托賓進一步把債務通縮理論擴展到貸款方,然后到明斯基從這個資本市場角度將債務通縮理論進一步擴展。之后的話就是前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提出著名的金融加速器模型,第一次全面地將信息不對稱和金融市場不完善加入了模型中,然后發展出了一個通縮自我加強的完整分析框架。
其實不管是從債務杠桿角度、杠桿周期角度還是從金融周期角度對金融不穩定進行闡述和分析,都是當前金融學非常主流的分析范式,但是導致這些問題的根本原因都是信息不對稱。
第二個原因:貧富差距日益擴大
最簡單的邏輯是最早是由馬克思提出來的,在《資本論》馬克思對這一機制中有過比較詳細的論述:“在資本主義下的雇傭勞動制度中,勞資雙方處于不平等地地位,勞動者工資既構成生產成本又是有效需求的重要來源。資本家為了提高利潤會壓低工資,然后導致消費不足。所以在資本主義的框架內,金融危機無法根除。”
馬克思的觀點,雖然帶有政治經濟學的色彩,但卻是精辟而嚴謹的。后來多個經濟學家從收入分配不平衡這一角度對這個理論進行了完善。而且事實證明,在過去三百年的時間里,資本的平均回報率維持在每年4%-5%,但是經濟增長增長率基本上平均保持在每年1%-2%,我們看出有非常大的一個差距,財富分配偏向資本。
第三個原因:投資者的非理性情緒
主要表現為兩點:
第一點是單個投資者的非理性情緒,表現為容易擴大樂觀情緒和悲觀情緒;
第二個是投資者群體之間的非理性情緒,主要表現為投資者情緒會互相傳染,從而加劇了這種情緒。投資者非理性跟信息不對稱具有比較強的關聯性。正是信息不對稱的存在導致和加劇了投資者的非理性。如果在信息完全對稱的情況下,不說投資者非理性這種現象就會消失,但是它會極大程度地降低。因為我們知道即使給不同投資者相同的完全信息,不同的投資者由于認知等差異也會出現不同的判斷,絕對的投資者理性是做不到的。
版權申明:本內容來自于互聯網,屬第三方匯集推薦平臺。本文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言論不代表鏈門戶的觀點,鏈門戶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如有侵權請聯系QQ:3341927519進行反饋。